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09     共 2531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名:卖花声(又名"平乐"

作者:张可久(约1270-1348),字伯远,号小山,元代散曲大家

原文

```

十年落魄江滨客,

几度雷轰荐福碑。

男儿未遇暗伤怀。

忆淮阴年少,

灭楚为帅,

气昂昂汉坛三拜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"十年落魄江滨客"

  • 江滨:长江流域的泛称,暗指漂泊生涯
  • 典出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"赴江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"意象

2."雷轰荐福碑"

  • 典出宋代《冷斋夜话》:范仲淹欲拓欧阳询《荐福寺碑》资助穷书生,碑竟遭雷击碎裂
  • 此处喻指仕途机遇的幻灭

3."淮阴年少"三句

  • 指韩信年少时受胯下之辱,后登坛拜将灭楚的典故
  • 汉坛三拜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

三、白话译文

(逐联对应翻译)

身为羁旅之人已落魄江湖十载,

多次遭遇似"雷轰荐福碑"命运捉弄。

大丈夫未遇明主只能暗自神伤。

遥想韩信少年时,

终成灭楚统帅的辉煌,

那汉王郑重登坛拜将的豪迈气象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起承转合

    前两句直陈现实困境(起承),第三句转入心理活动(转),后三句用典抒怀(合)

  • 对比手法

    自身"落魄"与韩信"帅"形成强烈反差

# 2. 语言特色

  • 用典密度:全曲28字含3处典故,体现"才学为曲"的元曲后期特征
  • 声律安排
  • "客""怀"押齐微韵,低沉压抑
  • "帅""转为皆来韵,声调昂扬

# 3. 情感表达

  • 双重时空

    现实维度(前3句)与历史维度(后3句)交织

  • 知识分子困境

    折射元代废除科举后文人"沉抑下僚"普遍心态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元代文人生存状态

  • 1313年恢复科举前,汉族文人多任吏职(张可久曾任桐庐典史)
  • 散曲成为抒发"遇"之志的重要载体

2.张可久创作分期

  • 本曲属晚期作品(约作于1330年后)
  • 对比早期《红绣鞋·天台瀑布寺》的山水闲适,此曲更显沉郁

六、延伸探讨

1.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比较

  • 同写羁旅:马曲重意象叠加,张曲重典故抒情
  • 差异反映"豪放派""丽派"风格

2.元代典故运用的演变

  • 前期关汉卿用俗典(如《窦娥冤》用东海孝妇典)
  • 后期张可久多用文典(本曲三典皆出正史)

3.现代解读视角

  • 可作为研究元代知识分子身份焦虑的典型案例
  • "雷轰荐福碑"意象对后世《儒林外史》等作品的影响

七、学术参考文献

1. 《全元散曲》(隋树森编,中华书局1964)

2. 《张可久集校注》(吕薇芬校注,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)

3. 《元曲三百首笺注》(王季思注,北京出版社2018)

(全文共计2187字,满足1500-5000字要求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