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8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---

一、原典呈现

曲牌名:阳春曲(又名"春来"

作者:白朴(1226-1306),元曲四大家之一

原文

```

知荣知辱牢缄口,谁是谁非暗点头。

诗书丛里且淹留。闲袖手,贫煞也风流。

```

---

二、逐句注释

1.知荣知辱牢缄口

  • 缄口:紧闭嘴巴。《说文》:"缄,束箧也"引申为沉默
  • 典出《孔子家语》"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"

2.谁是谁非暗点头

  • 暗点头:典用禅宗"拈花微笑"暗含对世事的洞察
  • 元代社会背景:文人面对异族统治的隐忍态度

3.诗书丛里且淹留

- 淹留:出自《楚辞·九辩》"蹇淹留而无成"此处反用其意

4.闲袖手,贫煞也风流

  • 袖手:化用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"匠旁观,缩手袖间"
  • 贫煞:元代俗语,极贫之意,与关汉卿《窦娥冤》"煞"字用法同源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深谙荣辱之道却保持沉默,

看透是非曲直只暗自心明。

甘愿埋首诗书消磨岁月,

闲来袖手旁观,

纵然清贫至极亦是风雅人生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艺术手法

  • 矛盾修辞:"煞"与"风流"并置,体现元代文人"通皆达"的处世哲学
  • 意象建构:"诗书丛""袖手"动静对照,暗喻精神世界的丰盈

# 2.思想内涵

  • 反映元代知识分子"隐两难"的普遍心态
  • 承续陶渊明"穷节",发展出元曲特有的"隐"观念

# 3.曲律特征

- 末句"贫煞也风流"突破词牌平仄常规,体现元曲"文而不文,俗而不俗"的特质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

- 推定写于1280年前后,时值元世祖推行"汉法"与"回回法"

2.社会语境

  • 科举停废导致文人转向市井创作
  • 白朴经历金元易代之痛,其《天籁集》多含遗民情绪

3.文学史地位

- 此曲被收入《全元散曲》卷首,视为"世归隐"类散曲的代表作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版本差异

- 《乐府群玉》本作"贫煞"而《阳春白雪》本作"贫杀"体现元代用字随意性

2.跨文化比较

- 与马致远《夜行船·秋思》比较,同写隐逸而白作更显达观

3.现代启示

  • 对当代知识分子保持精神独立性的参照价值
  • 传统文化中"贫乐道"思想的创造性转化

---

七、学术参考文献

1. 王国维《宋元戏曲考》论白朴"沉雄悲壮"风格

2. 隋树森《全元散曲》校勘笔记

3. 李修生《元杂剧史》关于元代文人心态分析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