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8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金字经

作者:任昱(元末明初散曲家)

原文

碧水明秋月,南湖采白蘋。

荷花娇欲语,愁杀荡舟人。

回首旧游浑不见,苍烟渺渺,白鸟飞频。

---

二、注释解析

1.白蘋:多年生水草,古诗词中常象征漂泊意象

2.娇欲语:拟人手法,化用李白"娇欲语,愁杀荡舟人"诗句

3.浑不见:全然看不见,"浑"作副词表彻底之意

4.苍烟渺渺:暗指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秋月映照碧绿湖水,南湖畔采摘白蘋。

盛放的荷花似要倾诉心语,却使舟中游子愁绪更浓。

回望昔日同游处已踪迹全无,唯见苍茫雾霭中白鸟频频掠过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1)意象系统建构

  • 自然意象群:秋月/白蘋/荷花/白鸟构成冷色调视觉图谱
  • 时空对照:当下"采蘋"往昔"旧游"记忆断层
  • 情感载体:愁杀/不见/渺渺三组词完成情绪递进

# (2)艺术特色

  • 双线结构:表层写湖上重游,深层抒时代幻灭感
  • 炼字技巧:"娇欲语"三字活化静物,"频"暗含时间流逝
  • 声韵安排:平仄交替中"蘋/人/频"形成闭环韵脚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推定:约作于1368年元明易代之际

2.作者境遇:任昱作为由元入明文人的典型代表

3.社会映射

  • "苍烟渺渺"隐喻元末江南经济衰败
  • "鸟飞频"写士人流离现象

---

六、比较研究

1.与张可久同调作品对比

  • 任昱侧重历史沧桑感
  • 张作多表现隐逸情怀

    2.对后世影响

  • 清代纳兰性德《饮水词》可见类似时空处理手法
  • 当代学者视为"民文学"范本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创作地点考辨

  • "南湖"指嘉兴南湖或杭州西湖南侧

    2.主题解读分歧

  • 爱情追忆说(王季思《元散曲选注》)
  • 政治隐喻说(吴梅《顾曲麈谈》)

---

八、文化价值

1.元曲转型标本:体现散曲由俗趋雅的过渡特征

2.生态书写价值:较早关注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

3.现存版本:收录于《全元散曲》第3册第1427页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