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9 15:45:51     共 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凫鹥在泾,公尸来燕来宁。尔酒既清,尔肴既馨。公尸燕饮,福禄来成。

凫鹥在沙,公尸来燕来宜。尔酒既多,尔肴既嘉。公尸燕饮,福禄来为。

凫鹥在渚,公尸来燕来处。尔酒既湑,尔肴既脯。公尸燕饮,福禄来下。

凫鹥在潨,公尸来燕来宗。既燕于宗,福禄攸降。公尸燕饮,福禄来崇。

凫鹥在亹,公尸来止熏熏。旨酒欣欣,燔炙芬芬。公尸燕饮,无有后艰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凫鹥:野鸭与鸥鸟,象征祥瑞

2.公尸:祭祀时代替神灵受祭的活人

3.泾/沙/渚/潨/亹:不同水域环境,暗喻祭祀场所变迁

4.燕饮:宴饮,特指祭祀后的礼仪性宴席

5.福禄来成:祈求福禄降临的仪式套语

三、现代译文

(逐章对应翻译)

首章:野鸭鸥鸟聚河心,神主赴宴显安宁。您的美酒多清澈,您的佳肴香满庭。神主欣然来宴饮,福禄双至家门兴。

末章:野鸭鸥鸟聚峡口,神主微醺步从容。醇酒飘香惹人醉,烤肉芬芳满堂中。神主享宴心欢畅,永绝后患保昌隆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重章叠句:五章仅变换数字与场景,通过"凫鹥在X"复沓强化祭祀氛围
  • 感官描写:连续使用"清"馨"欣"芬"等字构建嗅觉与味觉通感

# 2. 宗教意象

  • 水鸟象征:凫鹥的洁净特性暗喻祭祀者虔诚
  • 宴饮仪式:反映周代"饮食通神"的原始宗教观念

# 3. 历史价值

作为《大雅·生民之什》组诗之一,完整呈现了周王室秋祭后的"宾尸"礼仪,比《楚茨》更侧重神人交融的欢愉场景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西周中晚期(约公元前9世纪)

2.社会语境

  • 与《既醉》构成祭祀组曲
  • 体现周人"敬天保民"下的宗教改良

    3.考古佐证

  • 陕西岐山出土青铜器铭文记载类似祭仪
  • 《周礼·春官》"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"可互证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主旨分歧

  • 郑玄《毛诗笺》认为属绎祭乐歌
  • 现代学者闻一多主张是宴饮诗世俗化产物

    2."公尸"身份

  • 传统注疏指周王室专职祭司
  • 新考据派推测或是巫觋遗风

七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  • 杜甫《丽人行》"紫驼之峰出翠釜"化用宴饮描写
  • 日本《万叶集》宴饮歌可见相似结构

    2.民俗遗存

  • 当代陕西社火仪式保留"宾尸"舞蹈元素
  • 韩国宗庙祭礼乐与之存在谱系关联

八、延伸阅读

1. 对比研究:《凫鹥》与《小雅·鹿鸣》的宴饮功能差异

2. 语言学视角:诗中""崇"等字的语法化进程

3. 人类学解读:宴饮在早期国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关雎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凯风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