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0     共 2536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秦楼月(忆秦娥)

作者:向子諲(1085-1152),字伯恭,号芗林居士,南宋词人

原文

```

芳菲歇,故园目断伤心切。伤心切,无边烟水,无穷山色。

可堪更近乾龙节,眼中泪尽空啼血。空啼血,子规声外,晓风残月。

```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注释

1.芳菲歇:指春日花草凋零,暗喻南宋国势衰微

2.乾龙节:宋钦宗生日(农历四月十三),此处借指北宋灭亡之痛

3.子规:杜鹃鸟,其声似"不如归去"象征亡国之悲

#白话译文

```

百花凋零的时节,遥望故园视线被阻隔,悲痛至极。这痛彻心扉的哀伤啊,化作眼前无边的雾霭江水,连绵无尽的青翠山色。

怎能忍受又临近钦宗诞辰?眼中泪水流尽只剩泣血悲鸣。这带血的哀啼啊,在杜鹃鸟的叫声之外,唯有拂晓的冷风与天边的残月相伴。

```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1. 意象系统分析

  • 自然意象群:烟水/山色/子规/残月,构建苍茫悲凉的意境
  • 时间意象:"芳菲歇"暗示暮春,"乾龙节"标记历史节点
  • 色彩运用:隐去艳色,仅存"血"的惨红与"残月"冷白

#2. 艺术特色

  • 叠句运用:"伤心切"啼血"重复,形成回环咏叹效果
  • 时空压缩:从眼前景(山水)到历史事件(靖康之变)的蒙太奇切换
  • 以乐景写哀:"无穷山色"本为壮美之景,在此反衬国破之痛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透析

#1. 创作年代考据

据《全宋词》编年,此词作于1137年(绍兴七年),时值:

  • 宋金对峙阶段
  • 岳飞正筹划北伐
  • 向子諲因反对议和被贬

#2. 词中政治隐喻

  • "乾龙节":表面写节日,实指1127年钦宗被俘的靖康之耻
  • "子规"暗喻南渡士人"归去"集体心理创伤

---

五、词学价值定位

1.词史地位:代表南宋初期"黍离之悲"风的典范

2.比较研究

  • 与岳飞《满江红》相较,同写亡国之痛但风格迥异
  • 与李清照后期词作共构南渡词人悲情谱系

    3.后世影响:清代常州词派曾以此词为"兴寄托"典型案例

---

六、延伸思考

1.地理意象解读:词中"色"烟水"实指江西鄱阳湖风光(作者贬居地)

2.声律分析:全词押入声韵(屑/月韵),短促激切强化悲愤情绪

3.版本校勘:《芗林集》原作"晓风残月"后世刻本或作"风残月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