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3       共计:2518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大田多稼,既种既戒。既备乃事,以我覃耜。俶载南亩,播厥百谷。既庭且硕,曾孙是若。

既方既皁,既坚既好。不稂不莠,去其螟螣。及其蟊贼,无害我田稚。田祖有神,秉畀炎火。

有渰萋萋,兴雨祈祈。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。彼有不获稚,此有不敛穧。彼有遗秉,此有滞穗。

伊寡妇之利,曾孙来止。以其妇子,馌彼南亩。田畯至喜,来方禋祀。以其骍黑,与其黍稷。

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大田:广袤的农田

2.覃耜:锋利的耕具

3.俶载:开始耕作

4.螟螣:食心虫与食叶虫

5.有渰:乌云密布貌

6.:已割未捆的庄稼

7.骍黑:赤牛与黑猪(祭祀用品)

三、现代译文

广袤农田待耕种,备好种子修农具。手持利耜向南亩,播撒百谷盼丰收。幼苗挺拔长势旺,顺应天时合君望。

庄稼抽穗渐饱满,剔除杂草灭虫患。田祖显灵降天火,焚尽害虫保禾安。乌云翻腾甘霖降,公田私田俱沾光。

漏收禾穗留田间,遗落谷粒惠孤孀。君王亲临慰农忙,携妻带子送饭饷。田官欣喜祭四方,赤牲黑畜奉神享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1.农事史诗性:全诗32句完整呈现周代农耕周期,从备耕到祭祀形成闭环叙事

2.双线结构:明线写农事活动,暗线彰示"敬天保民"的治国理念

3.感官描写:视觉("渰萋萋"听觉("雨祈祈")、触觉("坚既好"多维呈现

4.社会关怀:特写"遗秉滞穗",体现周代"惠及鳏寡"礼制思想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农业制度:反映西周"田制""田-私田"劳作模式

2.祭祀文化:"禋祀"印证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的"四时之祭"3.政治隐喻:"曾孙"代周王,体现《诗经》"雅颂"宫廷文学特征

4.虫害防治:"秉畀炎火"对应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的原始生物防治技术

六、学术争议

1.创作年代:学界存在西周中期(约BC900)与东周初期(BC770)两种观点

2.地域属性:齐鲁学者主张属《豳风》,晋地研究者认为属《唐风》

3."曾孙":郑玄注为周成王,朱熹《诗集传》解作泛指君主

4.宗教内涵:"田祖有神"反映原始农业崇拜与祖先崇拜的融合

七、比较研究

与同期农事诗对比:

  • 《七月》侧重农时历法
  • 《载芟》专注祭祀仪式
  • 《良耜》突出工具改良

    本诗独特价值在于完整呈现"天-地-人-神"维互动的农业生态观

八、现代价值

1.生态智慧:火攻除虫法早于西方生物防治理论约2500年

2.社会保障:"遗穗济贫"制度可视为古代福利政策的雏形

3.文学范式:开创"农耕-祭祀-颂圣"一体的田园诗模板

4.史料意义:为研究先秦农具发展(覃耜→青铜耒)提供文本证据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