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民劳(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之什》)

作者:无名氏(西周宫廷乐官或士大夫)

原文

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。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

无纵诡随,以谨无良。式遏寇虐,憯不畏明。

柔远能迩,以定我王。

民亦劳止,汔可小休。惠此中国,以为民逑。

无纵诡随,以谨惛怓。式遏寇虐,无俾民忧。

无弃尔劳,以为王休。

(原文共五章,此处节选前两章,全文共250字)

---

二、词语注释

1.汔(qì):庶几,表示希望

2.诡随:谲诈善变之人(郑玄注:"人之善,随人之恶"

3.憯(cǎn):曾,竟然(《说文》:"也"引申义)

4.惛怓(hūn náo):争吵不休(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释为"喧哗"

5.逑(qiú):聚合(《尔雅·释诂》:"也")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百姓多么劳苦啊,

只求能得片刻安康。

抚爱这王畿之地,

方能安定四方邦疆。

莫要纵容狡诈之徒,

谨防恶人兴风作浪。

制止暴虐与掠夺,

他们竟不畏法章。

怀柔远邦亲邻国,

以此巩固我周王。

(完整译文共五段,押韵格式保留"阳"韵部)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特征

  • 重章叠句:五章均以"民亦劳止"兴,通过""休"小息"愒"安"的递进式变化,形成情感张力
  • 对仗技法:"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"体现《大雅》典型的政治话语模式

# 2. 思想内涵

  • 民本意识:早于孟子"贵君轻"的民生关怀(《毛诗序》:"穆公刺厉王也"
  • 治国伦理:提出"柔远能迩"的怀柔政策,与《尚书·尧典》"和万邦"相呼应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

  • 西周厉王时期(约公元前9世纪)
  • 据《竹书纪年》载,此时"国人暴动"尚未爆发,但阶级矛盾已尖锐化

2.政治隐喻

  • "寇虐"暗指厉王任用荣夷公实行""(《史记·周本纪》)
  • "纵诡随"批判卫巫监谤制度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问题

  • 传统说法认为系召穆公所作(《国语·周语上》韦昭注)
  • 现代学者考证可能为周宣王时补录(孙作云《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》)

2.文本差异

  • 安大简《诗经》版本"汔"作"幾"战国时已有异文
  • 第四章"虽小子",齐诗学派解读为指斥周厉王

---

七、文化影响

1.成语溯源

- "小康"概念最早出处(《礼记·礼运》承此发展)

2.后世化用

- 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"默思失业徒"合此诗民本精神

3.现代价值

- 2014年习近平讲话引用"民亦劳止"阐释民生治理思想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殷武》--无名? | ·下一条:《氓》——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