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7       共计:2523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绿兮衣兮,绿衣黄里。心之忧矣,曷维其已?

绿兮衣兮,绿衣黄裳。心之忧矣,曷维其亡?

绿兮丝兮,女所治兮。我思古人,俾无訧兮。

絺兮绤兮,凄其以风。我思古人,实获我心。

```

二、基础解析

1. 字词注释

  • 里:衣服的内衬
  • 裳:下裙(先秦时期上衣下裳制)
  • 訧(yóu):过失
  • 絺(chī):细葛布
  • 绤(xì):粗葛布
  • 古人:故人,指亡妻

2. 白话译文

(逐章对应翻译)

第一章:绿色外衣黄色里,睹物思人愁难止

第二章:绿色上衣黄下裳,忧伤何时能淡忘

第三章:手中丝线妻所理,教我处世少过失

第四章:葛布衣薄秋风寒,唯有亡妻最知心

三、文学赏析

1. 艺术特色

  • 复沓结构:四章均以"兮X兮"起兴,形成回环咏叹
  • 色彩象征:绿黄对比暗示生命(绿)与衰败(黄)
  • 触觉意象:"凄其以风"通过体感强化心理寒意

2. 情感表达

采用"-情-思"递进:

1. 衣物实体触发记忆

2. 忧思情绪直接宣泄

3. 升华至精神依存关系

四、历史语境

1. 创作背景

  • 属《诗经·邶风》,产生于卫顷公时期(约公元前7世纪)
  • 反映周代"衣裳制度"
  • 绿衣黄里:诸侯常服(《礼记·玉藻》)
  • 违规配色可能暗示礼崩乐坏

2. 学术争议

  • 毛诗序:"卫庄姜伤己"说
  • 朱熹《诗集传》:悼亡诗鼻祖
  • 现代考证:或为工匠怀念亡妻的民间创作

五、文化影响

1. 文学传承

  • 潘岳《悼亡诗》"帏屏无仿佛"其触物伤怀手法
  • 纳兰性德"赌书消得泼茶香"构异质表达

2. 当代诠释

- 纺织考古:2016年江西靖安墓出土的绿衣绢印证"绿衣黄里"

- 心理学视角:提出"衣效应"代具象化哀悼行为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绸缪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缁衣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