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《日月》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》收录的多数为民间无名氏作品)
原文:
```
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。
乃如之人兮,逝不古处。
胡能有定?宁不我顾。
日居月诸,下土是冒。
乃如之人兮,逝不相好。
胡能有定?宁不我报。
日居月诸,出自东方。
乃如之人兮,德音无良。
胡能有定?俾也可忘。
日居月诸,东方自出。
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
胡能有定?报我不述。
```
---
1.日居月诸:居、诸为语气助词,无实义,类似“啊”“呀”。
2.照临下土:日月光辉普照大地,暗喻自然规律永恒。
3.逝不古处:逝,发语词;古处,以古道相处,指对方违背旧日情谊。
4.胡能有定:何时能安定?表达对现状的无奈。
(逐章翻译,保留原诗复沓结构)
第一章:
日月啊光辉璀璨,普照着这片土地。
可像你这样的人,却不再如往昔般待我。
何时才能安定?竟对我毫不眷顾。
第二章:
日月啊笼罩四方,大地在你的光芒之下。
可像你这样的人,却不再与我交好。
何时才能安定?竟不给我任何回应。
---
---
- 诗中“畜我不卒”(养育我却半途而废)可能指向先秦“七出”制度下女性权益的脆弱性。
- 日月意象的“永恒”与人事的“无常”形成二元对立,体现早期天人关系的思考。
- 杜甫《佳人》“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”与此诗情感脉络一脉相承。
---
1.作者争议:汉代《毛诗序》认为此诗影射卫庄姜失宠,但现代学者多视其为民间集体创作。
2.版本差异:部分传世文本第三章“德音无良”或作“德音不忘”,语义迥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