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篇名:《日月》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》收录的多数为民间无名氏作品)

原文

```

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。

乃如之人兮,逝不古处。

胡能有定?宁不我顾。

日居月诸,下土是冒。

乃如之人兮,逝不相好。

胡能有定?宁不我报。

日居月诸,出自东方。

乃如之人兮,德音无良。

胡能有定?俾也可忘。

日居月诸,东方自出。

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

胡能有定?报我不述。

```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与白话译文

#注释

1.日居月诸:居、诸为语气助词,无实义,类似“啊”“呀”。

2.照临下土:日月光辉普照大地,暗喻自然规律永恒。

3.逝不古处:逝,发语词;古处,以古道相处,指对方违背旧日情谊。

4.胡能有定:何时能安定?表达对现状的无奈。

#译文

(逐章翻译,保留原诗复沓结构)

第一章

日月啊光辉璀璨,普照着这片土地。

可像你这样的人,却不再如往昔般待我。

何时才能安定?竟对我毫不眷顾。

第二章

日月啊笼罩四方,大地在你的光芒之下。

可像你这样的人,却不再与我交好。

何时才能安定?竟不给我任何回应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1. 艺术手法

  • 比兴运用:以日月起兴,对比人事无常,强化情感张力。
  • 重章叠句:四章结构相似,通过细微词义变化(如“不我顾”“不我报”)递进控诉力度。

#2. 情感内核

  • 弃妇之怨:主流解读认为此诗为女子遭丈夫冷落后的悲愤之作,通过质问日月永恒反衬人性易变。
  • 伦理隐喻:“父兮母兮”暗示婚姻中宗法约束的失效,反映周代家庭伦理矛盾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与延伸解读

#1. 周代婚姻制度

- 诗中“畜我不卒”(养育我却半途而废)可能指向先秦“七出”制度下女性权益的脆弱性。

#2. 哲学意涵

- 日月意象的“永恒”与人事的“无常”形成二元对立,体现早期天人关系的思考。

#3. 后世影响

- 杜甫《佳人》“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”与此诗情感脉络一脉相承。

---

五、其他说明

1.作者争议:汉代《毛诗序》认为此诗影射卫庄姜失宠,但现代学者多视其为民间集体创作。

2.版本差异:部分传世文本第三章“德音无良”或作“德音不忘”,语义迥异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既醉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旱麓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