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《四牡》(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之什》)
作者:无名氏(周代宫廷乐官采集整理)
原文:
四牡騑騑,周道倭迟。岂不怀归?王事靡盬,我心伤悲。
四牡騑騑,啴啴骆马。岂不怀归?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
翩翩者鵻,载飞载下,集于苞栩。王事靡盬,不遑将父。
翩翩者鵻,载飞载止,集于苞杞。王事靡盬,不遑将母。
驾彼四骆,载骤骎骎。岂不怀归?是用作歌,将母来谂。
---
1.四牡:四匹公马(牡指雄马)
3.啴啴(tān):喘息声
- 骆马:白鬣黑马
4.鵻(zhuī):鹁鸠鸟
- 苞栩:茂密的柞树林
5.将父/将母:
- 将:奉养(郑玄笺:将,养也)
---
(逐章对应现代汉语翻译)
第一章:
四匹公马奔不停,大路蜿蜒向远方。岂是不想回家乡?王家差事无休止,我心充满哀伤。
第二章:
四马奔驰喘吁吁,黑鬃白马力将竭。岂是不想返故里?王家事务没尽头,无暇安居歇息。
第三章:
鹁鸠鸟儿翩翩飞,时上时下自在翔,群栖柞树密枝上。王家差事总不完,无法奉养老父亲。
第四章:
鹁鸠飞飞又停停,时而聚集杞树丛。王家公务无止息,不能侍奉老母亲。
第五章:
驾起四匹黑鬃马,疾驰如风去复还。岂是不念归家路?特作此歌诉衷肠,深深思念我亲娘。
---
全章五段采用"四牡騑騑"兴,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。第三章"者鵻"转为比兴,以鹁鸠的自由反衬役人的拘束,实现"比兴"手法的自然转换。
最终第五章突破前四章的压抑,爆发式抒情达到高潮。
横向空间:"周道倭迟"广阔地理
纵向时间:"事靡盬"无限延长
构成三维叙事张力
---
根据《毛诗序》"劳使臣之来也"及诗中"事"称谓,当属西周中晚期(约BC9-8世纪)作品,反映:
1. 分封制下官吏频繁出差现象
2. 宗法制与孝道观念的冲突
---
1. 作者身份之争:
2. 末章特殊性:
有学者认为第五章为后增(韵律变化、情感突变)
3. 与《采薇》关联性:
同属"行役诗"《四牡》更突出"孝难两全"伦理困境
---
1. 成语渊源:
"盬"后世"公务繁忙"典雅表达
2. 文学摹写:
杜甫《兵车行》"车辚辚,马萧萧"显受"四牡騑騑"
3. 当代启示:
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古老命题,具有跨时代共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