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6:00       共计:2524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黍离(王风·黍离)

作者:无名氏(周代佚名诗人)

原文

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

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

知我者,谓我心忧;

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

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

彼黍离离,彼稷之穗。

行迈靡靡,中心如醉。

知我者,谓我心忧;

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

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

彼黍离离,彼稷之实。

行迈靡靡,中心如噎。

知我者,谓我心忧;

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

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黍离离:黍子排列茂盛貌。"离"为叠词,强调作物生长的繁茂状态

2.行迈靡靡:脚步迟缓沉重。"靡靡"行走缓慢无力

3.中心摇摇:内心动荡不安。与后文"如醉"噎"形成情绪递进

4.悠悠苍天:对天发问的固定句式,体现周人"天命观"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那黍子生长得多么茂盛,稷苗在田间轻轻摇曳。

我步履沉重地前行,心中充满彷徨与哀愁。

理解我的人,明白这是亡国之痛;

不理解的人,以为我在寻找什么。

浩渺的苍天啊,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是谁?

(第二、三章译文结构相同,核心意象随"稷苗→稷穗→稷实",暗示时间流逝)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重章叠句:三章仅变换6个关键字(苗/穗/实;摇摇/如醉/如噎),形成时空纵深
  • 意象对比:繁茂的农作物与衰颓的行走者构成视觉反差

# 2. 情感表达

  • 隐喻手法:以"黍稷"宗庙社稷,"行迈"暗指王室东迁
  • 情感递进:从"摇"到"如噎"生理化描写,展现悲痛深化过程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年代

  • 学界普遍认定作于周平王东迁洛阳后(约前770年)
  • 《毛诗序》载:"闵宗周也。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,过故宗庙宫室,尽为禾黍..."#### 2. 社会语境
  • 宗法制崩塌:镐京废墟上生长农作物,标志周王室权威瓦解
  • 贵族心态:诗中"中心如噎"反映西周遗民对礼乐制度崩溃的窒息感

---

六、延伸探讨

1.文化母题影响

  • 开创"黍离之悲"传统(后见于《世说新语》《哀江南赋》)
  • 与《麦秀歌》并称"兴亡双璧"

2.经学阐释争议

  • 汉代今文经学派认为暗讽周幽王失政
  • 宋代朱熹《诗集传》解读为流浪者哀歌

3.现代研究新见

  • 农业考古证实诗中"黍稷"周人主粮,具有宗法祭祀意义
  • 心理学视角下的创伤记忆书写

---

七、参考文献

1. 程俊英《诗经译注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)

2. 扬之水《诗经名物新证》

3. 夏传才《诗经研究史概要》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黄鸟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黍苗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