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瞻彼旱麓,榛楛济济。岂弟君子,干禄岂弟。

瑟彼玉瓒,黄流在中。岂弟君子,福禄攸降。

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。岂弟君子,遐不作人?

清酒既载,骍牡既备。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

瑟彼柞棫,民所燎矣。岂弟君子,神所劳矣。

莫莫葛藟,施于条枚。岂弟君子,求福不回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旱麓:旱山山脚。"旱"今陕西南郑县旱山,""山脚

2.榛楛(zhēn hù):两种灌木名,榛树果实可食,楛木可制箭杆

3.玉瓒:天子祭神用的玉柄酒勺,以圭为柄,黄金为勺

4.黄流:用郁金草酿制的黑黍酒,祭祀专用

5.柞棫(zuò yù):栎树与白桵树,周人燎祭常用燃料

三、白话译文

仰望旱山山脚处,榛树楛树丛生茂。和乐平易好君子,求福遵循先祖道。

玉柄酒勺多精致,金色美酒盛其中。和乐平易好君子,天降福禄永无穷。

鹰隼展翅飞蓝天,鱼儿欢跃在深渊。和乐平易好君子,何不培育贤才现?

清醇甜酒已斟满,红色公牛备齐全。虔诚献祭敬先祖,祈求宏大福禄延。

柞树棫树多繁茂,百姓砍来烧祭坛。和乐平易好君子,神灵庇佑永平安。

葛藤茂密又绵长,缠绕树干向上攀。和乐平易好君子,求福正道不邪偏。

四、文学赏析(分章解读)

第一章:以旱山榛楛起兴,喻指君主德政如草木滋长。"干禄岂弟"强调以德行求福

第三章:"鸢飞鱼跃"后世经典意象,既描写祭祀场景,又暗喻人才各得其所

第五章:燎祭场景的纪实描写,反映周人以烟祭天的宗教习俗

第六章:葛藟缠绕的意象,象征君子求福当依正道,与《周南·樛木》形成互文

五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年代:学界多认为属西周中期作品,约公元前9世纪

2.祭祀对象:结合"酒"骍牡"等描述,应为周王祭天配祖的仪式乐歌

3.地理考证:旱山位于周原南缘,今陕西汉中一带,为周人重要祭祀场所

4.政治隐喻:诗中反复出现的"岂弟君子"实指周王需以德配天,与《大雅·旱麓》形成组诗关系

六、文化影响

1.哲学层面:"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"被《中庸》引用,成为儒家"各得其所"的经典表述

2.文学传承:曹操《短歌行》"呦鹿鸣"化用本诗比兴手法

3.祭祀文化:诗中燎祭细节可与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相互印证

4.文字学价值:"瓒"棫"等器物名称保存了西周青铜文化信息

七、争议辨析

1. 关于作者归属:汉代郑玄认为属"周公陈王业",现代学者多主张为乐官集体创作

2. "人"释义:传统解为"培育人才"一多考证应为"忤人"体现周人"敬天保民"思想

3. 祭祀性质争议:日本学者白川静主张属农耕祭祀歌,与主流观点形成学术对话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日月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时迈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