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2 浏览

篇名与原文

《殷其雷》

出自《诗经·召南》,作者佚名(先秦民间集体创作)

原文:

殷其雷,在南山之阳。

何斯违斯,莫敢或遑?

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

殷其雷,在南山之侧。

何斯违斯,莫敢遑息?

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

殷其雷,在南山之下。

何斯违斯,莫或遑处?

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

---

词句注释

1.殷(yǐn):象声词,形容雷声震荡。《毛传》:"雷声也"

2.:山南为阳,此处指南山向阳面

3.何斯违斯:前"斯"指代君子,后"斯"指此地,意为"为何离开这里"4.莫敢或遑:不敢稍有闲暇,"遑"闲暇

5.振振:忠厚诚实貌,《尔雅》释为"也

白话译文

雷声隆隆震天响,回荡在南山东麓。

夫君为何离家去?不敢稍歇勤公务。

忠厚勤勉的君子啊,快归来吧快归来!

雷声隆隆震天响,回荡在南山之畔。

夫君为何离家去?不敢停歇忙不断。

忠厚勤勉的君子啊,快归来吧快归来!

雷声隆隆震天响,回荡在南山脚下。

夫君为何离家去?不敢安居责任大。

忠厚勤勉的君子啊,快归来吧快归来!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 复沓修辞的艺术

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手法,仅变换"阳/侧/下"遑/息/处"等字,通过空间位移(南山不同方位)和时间延续(从不敢闲暇到不敢休息、不敢安居),强化思念的递进感

# 2. 自然意象的象征

雷声既是环境描写,更是心理投射:

  • 听觉压迫:连续三个"其雷"营造紧张氛围
  • 天人感应:《郑笺》认为雷喻"号令"暗示丈夫受王命驱使
  • 情感载体:雷雨天气强化妻子独处的孤寂感

# 3. 礼制与情感的张力

"莫敢或遑"体现周代"君子役于王事"的社会规范,而"哉归哉"的反复呼唤,揭示了家庭伦理与政治义务的冲突

---

历史背景探微

# 1. 召南地域特征

《召南》为周初召公奭统治地区的民歌,南山(终南山)是周代贵族田猎、祭祀的重要场所,雷雨频发的地理环境影响了诗歌意象选择

# 2. 周代"劳役制度"

诗中君子"遑息"西周"国人"阶层需承担兵役、劳役的社会现实,《周礼·地官》载"起徒役,毋过家一人"可互为印证

# 3. 性别视角解读

女性创作者通过雷雨意象委婉表达思念,符合《诗经》"文谲谏",与《卫风·伯兮》"愿言思伯,甘心首疾"形成南北呼应

---

跨文本比较

1.与《小雅·采薇》对比

同写征人未归,但《采薇》侧重战争残酷("迟迟,载渴载饥"本诗强调公务责任,体现"二南"温和敦厚的风格差异

2.后世化用案例

  • 汉乐府《有所思》"秋风肃肃晨风飔"雷雨起兴手法
  • 杜甫《雷》"巫峡中宵动"自然现象与情感交织的创作范式

---

学术争议点

1.主人公身份之争

  • 《毛诗序》认为"劝以义也"大夫勤于王事
  • 现代学者闻一多考证为"妇之词"更贴近民间性

2."振"分歧

  • 传统注疏解作"厚"(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)
  • 当代语言学家考证或为"振奋",形容君子匆忙状态

---

文化传承价值

1.成语溯源

"夜在公"《召南·采蘩》)与本诗共同构成周人公务伦理的语料库

2.当代启示

诗中公务与家庭的矛盾,仍为现代人提供反思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古典范本

3.国际传播

英国汉学家理雅各(James Legge)英译本将"其雷"译为" Thunder Rolls"准确传递音义双关效果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武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殷武》--无名?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