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篇名:《桓》

作者:无名氏(周代采诗官收录)

出处:《诗经·周颂·臣工之什》

原文

绥万邦,娄丰年。

天命匪解,桓桓武王。

保有厥士,于以四方。

克定厥家,于昭于天。

皇以间之。

二、词语注释

1.:安定。《尔雅》:"绥,安也"指武王使万邦安宁

2.:同""之意

3.匪解:通"非懈"懈怠

4.桓桓:威武貌,《毛传》:"桓,威武志"5.厥士:其领土,指周王朝疆域

6.:通""任用贤能

三、白话译文

(四言句式译)

安定万邦连年丰,

天命在身不敢松。

武王威武镇四方,

固守疆土显神功。

治国齐家天道彰,

神明择贤助周隆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特征

  • 采用""的直叙手法,七句成章无复沓
  • 三组"于"句形成递进式赞美:"于以四方→于昭于天→皇以间之"

# 2. 艺术特色

  • "桓桓"双声叠韵塑造武王英武形象
  • "丰年""定厥家"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肯定
  • "皇以间之"命观体现周人"德配天"思想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时期

  • 成于西周初期(约前1046-前771年)
  • 《毛诗序》:"《桓》,讲武类祃也,武王伐纣之事"#### 2. 政治语境
  • 反映"二次克商"政权建设
  • "保有厥士"分封诸侯的统治策略
  • "匪解"周革殷命的合法性

六、文化阐释

1.祭祀功能

属"颂"中的武舞乐章,用于祭祀时歌颂武王功绩

2.思想内涵

  • 体现周人"敬天保民"的政治伦理
  • "绥万邦"展现早期"天下"观念雏形

3.后世影响

  •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引"万邦"王道
  • 朱熹《诗集传》评:"此颂武王之功"### 七、学术争议

    1. 创作年代分歧:

  • 传统说认为成于周公摄政时期
  • 现代考古学者根据青铜器铭文推测或为康王时追述

2. "间"字释义:

  • 郑玄笺解为"代殷"
  • 王国维考证当释为"监察"### 八、比较研究

    与《大雅·大明》对比:

    | 维度 | 《桓》 | 《大明》 |

    |------|--------|----------|

    | 视角 | 宏观叙事 | 战争细节 |

    | 主角 | 武王个体 | 文王武王并述 |

    | 手法 | 概括性赞颂 | 史诗性描写 |

九、现代价值

1. 语言学研究价值:

  • 保留""间"等先秦特殊用法

    2. 政治文化启示:

  • ""与"人事"辩证关系
  • 古代中国"统一"思想的早期表述

附录:

【重要注疏版本】

- 东汉郑玄《毛诗笺》

- 唐代孔颖达《毛诗正义》

- 清代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桑柔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棫朴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