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2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行香子
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
原文

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。

正人间、天上愁浓。

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。

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相逢。

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

想离情、别恨难穷。

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。

甚霎儿晴,霎儿雨,霎儿风。

---

二、词作注释

1.蛩(qióng):蟋蟀古称,秋虫意象常寓凄清

2.云阶月地:化用杜牧《七夕》"云阶月地一相过"指天宫景象

3.浮槎(chá):传说中往来天地的木筏,见《博物志》

4.星桥鹊驾:七夕鹊桥相会的典故

5.霎儿:宋人口语,意为"一会儿

三、白话译文

草丛间蟋蟀鸣叫,

惊得梧桐叶飘零。

此刻人间天上,

都浸透浓重愁情。

那云雾阶梯月光铺就的仙境,

重重关隘封锁天庭。

即便有通天木筏来往穿梭,

终究难觅相逢踪影。

鹊鸟搭成的银河星桥,

一年方得一次通行。

想来牛郎织女的离情别绪,

永远难以诉尽。

看那天象变幻无常——

忽而放晴,忽而落雨,忽又起风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1)意象系统的三重构建

  • 自然意象群:蟋蟀、梧桐、晴雨风构成秋夜听觉与视觉交织的立体画面
  • 神话意象群:云阶月地、星桥鹊驾将七夕传说具象化
  • 情感意象群:"愁浓"穷"直接抒情的词眼

# (2)时空艺术的突破

  • 时间压缩:从"年才见"的漫长等待到"儿"瞬间切换
  • 空间折叠:人间/天庭/银河的三重空间并置

# (3)女性视角的独创性

打破传统七夕诗词的旁观者视角,以"是离中"的揣测口吻,将自身情感经验投射到神话人物身上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时期推定

根据词中沉郁风格及"关锁千重"隐喻,学界多认为作于南宋初期(1127年后),时值金兵南侵,李清照追随朝廷南渡,与丈夫赵明诚聚少离多。

2.七夕词的传统与突破

北宋七夕诗词多写乞巧风俗(如晏几道《鹧鸪天》),李清照此作首次将个人身世之感与神话传说深度融合。

3.版本流传

现存最早见于《乐府雅词》卷下,明代《花草粹编》收录时有异文"落梧桐"作"起梧桐"。

---

六、词学价值定位

1.易安体特征示范

  • 口语入词("霎儿"
  • 叠句运用("浮槎来,浮槎去""儿晴,霎儿雨,霎儿风")
  • 日常意象的诗化

2.宋词发展史上的坐标

此词开创了将个人漂泊体验与永恒神话主题结合的创作范式,直接影响后来姜夔《鹧鸪天·元夕有所梦》等作品。

3.当代研究新视角

近年有学者从气候史学角度解读"儿晴,霎儿雨"反映的北宋末年的气象异常现象。

---

七、延伸思考

1.跨艺术形式改编

该词曾被改编为现代舞剧《星河》,通过肢体语言表现时空阻隔感。

2.比较文学研究

与秦观《鹊桥仙》的"两情若是久长时"形成对待爱情的不同哲学态度。

3.文化符号演变

"桥鹊驾"意象在当代已衍生出"情人节"的商业文化内涵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