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诗歌本体信息

# 标题解析

"滁州西涧"明确指向创作地点——唐代滁州(今安徽滁州)城西的涧溪,这种以"+方位+地貌"名的形式,体现了唐代山水诗典型的空间叙事特征。

# 作者简介

韦应物(737-792),中唐著名诗人,出身京兆韦氏,历任滁州、江州、苏州刺史。其诗风承袭王孟山水田园派,白居易评其"闲淡,自成一家之体"。

# 原文呈现

独怜幽草涧边生,

上有黄鹂深树鸣。

春潮带雨晚来急,

野渡无人舟自横。

二、逐句注释与译文

原文诗句字词注释现代汉语译文
独怜幽草涧边生怜:爱惜;幽草:幽暗处生长的野草唯独钟爱涧边默默生长的野草
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:黄莺;深树:枝叶茂密的树丛头顶茂密树丛中传来黄莺的婉转啼鸣
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:春季因雨水增多而上涨的溪水;带雨:夹着春雨傍晚春雨骤降使得涧水奔流更加湍急
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:荒僻的渡口;自横:随波漂浮荒凉渡口不见人影,只有小舟随波飘荡

三、多维赏析

# 1. 意象组合艺术

  • 幽草黄鹂:形成明暗对比(幽暗草木/鲜亮鸟羽)与动静结合(静态植物/动态鸣叫)
  • 潮雨舟横:通过"—横"张力,构建暴雨中孤舟的戏剧性场景

# 2. 空间结构

垂直维度:"涧边(低)—深树(中)—黄鹂(高)"形成立体画面;

水平维度:"草—潮雨—野舟"横向景深推移。

# 3. 情感投射

"独怜"揭示诗人对边缘化事物的特殊审美:

  • 政治隐喻:安史之乱后文人寄情山水的普遍心态
  • 哲学思考:对"之用"(幽草、闲舟)的价值重估

四、诗学价值延伸

# 1. 在中唐诗歌史上的定位

该诗代表"大历十才子"山水诗的转型:

  • 淡化盛唐的雄浑气象
  • 强化个体生命体验
  • 开创"以简淡写幽独"范式

# 2. 后世接受史

- 宋代苏轼《书摩诘〈蓝田烟雨图〉》评价:"韦苏州诗,韵高而气清"- 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称其"含蓄隽永,妙在不说破"-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"舟自横"字开宋诗理趣先声

# 3. 地理考证

根据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,滁州西涧实为城西上水关至下水关之间的水域,现存清代绘制的《滁州十二景》中仍有"西涧春潮"景。

五、比较阅读

对比维度王维《鸟鸣涧》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
核心意象桂花、春山、月出、鸟鸣幽草、黄鹂、春潮、野舟
情感基调禅意式的空灵士大夫的孤寂
空间处理全景式扫描焦点透视法
时代特征盛唐的从容中唐的忧思

六、文化衍生

1. 书法艺术:现存董其昌、文徵明等大家行书作品

2. 音乐改编:古琴曲《西涧泛舟》取材于此

3. 当代价值:诗中生态意识对现代自然文学的启示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