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7       共计:2523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,维叶萋萋。

黄鸟于飞,集于灌木,其鸣喈喈。

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,维叶莫莫。

是刈是濩,为絺为綌,服之无斁。

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。

薄污我私,薄澣我衣。

害澣害否?归宁父母。

```

二、基础解析

1. 词语注释

  • :豆科藤本植物,茎皮可织布
  • 覃(tán):蔓延生长
  • 施(yì):延展扩散
  • 萋萋/莫莫:形容枝叶茂盛状
  • 刈(yì):收割
  • 濩(huò):煮炼葛纤维
  • 絺(chī):细葛布
  • 綌(xì):粗葛布

2. 白话译文

葛藤枝蔓渐生长,蔓延山谷中央处,叶子繁茂又青葱。

黄雀成群自在飞,栖息丛生灌木上,鸣叫声声多悦耳。

葛藤枝蔓渐生长,蔓延山谷中央处,叶子浓密又茂盛。

收割蒸煮制葛布,细布粗布皆织就,穿在身上不厌倦。

禀告女师欲归家,告知将要返故乡。

搓洗我的贴身衣,浣净我的外衣裳。

哪些要洗哪不洗?归家探望我爹娘。

三、文学赏析

1. 结构艺术

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手法:

  • 前两章通过"葛之覃兮"兴,形成视觉(葛叶萋萋)与听觉(黄鸟喈喈)的双重意象叠加
  • 末章突然转入叙事,完成从自然场景到人文活动的诗意转换

2. 意象系统

建立"-动物-人类"意象链:

葛藤(植物生长)→ 黄鸟(动物活动)→ 织女(人类劳作)

暗示周代"天人合一"的生态观念

四、历史背景

1. 社会生产

  • 反映西周时期"男耕女织"的经济模式
  • 《周礼·考工记》载"妇功"包含治丝、治葛等工序
  • 考古发现陕西周原遗址出土葛布残片,印证诗中工艺

2. 礼制内涵

  • "归宁父母"周代"五日一御"的省亲制度
  • 《礼记·内则》规定"事舅姑,如事父母"
  • 汉代郑玄注指出此诗"言女德之专壹" 五、学术争鸣

    1. 主题分歧

  • 《毛诗序》:"妃之本也"的教化说
  • 朱熹《诗集传》:"工之勤劳"写实说
  • 现代学者闻一多主张"恋仪式歌谣说"### 2. 名物考证
  • "师氏"身份争议:
  • 传统注疏认为是女师
  • 当代学者徐中舒考证为纺织作坊女工长
  • "归宁"时段考:

    先秦文献显示多在仲春蚕事结束后

六、文化影响

1. 纺织文化象征

成为后世"天氏之乐"原型

2. 女性文学范本

李清照《浣溪沙》"巾自漉新醅酒"用意象

3. 生态哲学启示

当代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经典文本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葛藟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蒹葭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