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湛露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·小雅》篇章)
原文:
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
厌厌夜饮,不醉无归。
湛湛露斯,在彼丰草。
显允君子,莫不令仪。
湛湛露斯,在彼杞棘。
显允君子,莫不令德。
其桐其椅,其实离离。
岂弟君子,莫不令仪。
1.湛湛:露水浓重貌,《毛传》:"露茂盛貌"
2.匪阳不晞:匪通""晞指晒干,《郑笺》:"喻天子恩泽需昭示方能普施"
3.厌厌:安闲貌,《说文》:",安也"
4.显允:光明诚信,《诗集传》:",明;允,信"5.杞棘:枸杞与酸枣树,喻贤才聚集
6.离离:果实繁盛状,暗喻德行传播
浓重的露水啊,不见阳光不消散。
安适的夜宴中,不醉怎能归去?
晶莹的露珠啊,缀满丰茂草丛。
光明磊落的君子,无不保持威仪。
闪烁的露水啊,浸润荆棘丛中。
坦诚可信的君子,无不彰显美德。
梧桐山桐挺拔,果实累累低垂。
和乐平易的君子,总能展现风范。
1.比兴手法:全章以"湛露"兴,构建"泽-德行"隐喻体系
2.结构特征:采用重章叠句,三章"显允君子"递进式赞颂
3.意象系统:
4.情感基调:庄严中见亲和,符合周代宴饮诗"而不淫"质
1.创作年代:西周中期(约公元前9世纪)
2.礼制功能:
3.政治隐喻:
1.作者归属:
- 传统说认为周公制礼作乐时的乐官创作
- 现代学者推测为畿内贵族代笔
2.文本变异:
- 安大简《诗经》异文"湛湛"作"霮霮"
- 清华简《耆夜》载相似宴饮场景
3.文化影响:
- 成为后世"鸣宴"宫廷宴饮诗的范式
- "令仪令德"发展为儒家君子观的经典表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