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呈现

篇名:湛露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·小雅》篇章)

原文

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

厌厌夜饮,不醉无归。

湛湛露斯,在彼丰草。

显允君子,莫不令仪。

湛湛露斯,在彼杞棘。

显允君子,莫不令德。

其桐其椅,其实离离。

岂弟君子,莫不令仪。

二、字词注释

1.湛湛:露水浓重貌,《毛传》:"露茂盛貌"

2.匪阳不晞:匪通""晞指晒干,《郑笺》:"喻天子恩泽需昭示方能普施"

3.厌厌:安闲貌,《说文》:",安也"

4.显允:光明诚信,《诗集传》:",明;允,信"5.杞棘:枸杞与酸枣树,喻贤才聚集

6.离离:果实繁盛状,暗喻德行传播

三、现代译文

浓重的露水啊,不见阳光不消散。

安适的夜宴中,不醉怎能归去?

晶莹的露珠啊,缀满丰茂草丛。

光明磊落的君子,无不保持威仪。

闪烁的露水啊,浸润荆棘丛中。

坦诚可信的君子,无不彰显美德。

梧桐山桐挺拔,果实累累低垂。

和乐平易的君子,总能展现风范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1.比兴手法:全章以"湛露"兴,构建"泽-德行"隐喻体系

2.结构特征:采用重章叠句,三章"显允君子"递进式赞颂

3.意象系统

  • 自然意象:露水(王权恩泽)、草木(受惠群体)
  • 人文意象:夜饮(政治仪式)、令仪(礼制规范)

    4.情感基调:庄严中见亲和,符合周代宴饮诗"而不淫"质

五、历史背景考证

1.创作年代:西周中期(约公元前9世纪)

2.礼制功能

  • 《毛诗序》:"天子燕诸侯也" - 《仪礼·燕礼》记载同类场景的用诗记录

    3.政治隐喻

  • "匪阳不晞"诸侯需仰仗天子威德
  • "棘"对应《左传》"葛藟庇本"的宗法观念

六、学术争议与延伸

1.作者归属

- 传统说认为周公制礼作乐时的乐官创作

- 现代学者推测为畿内贵族代笔

2.文本变异

- 安大简《诗经》异文"湛湛"作"霮霮"

- 清华简《耆夜》载相似宴饮场景

3.文化影响

- 成为后世"鸣宴"宫廷宴饮诗的范式

- "令仪令德"发展为儒家君子观的经典表述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湛露》--已列 | ·下一条:《溱洧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