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唐多令·何处合成愁
宋·吴文英
何处合成愁?离人心上秋。纵芭蕉、不雨也飕飕。都道晚凉天气好,有明月、怕登楼。
年事梦中休,花空烟水流。燕辞归、客尚淹留。垂柳不萦裙带住,漫长是、系行舟。
```
---
1.词牌溯源
唐多令又名《糖多令》《南楼令》,双调六十字,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。吴文英此作为正体格律典范。
2.字词训诂
---
(上阕)
怎样才算是愁?是离别人心上笼罩的秋。即便没有冷雨,芭蕉叶仍在风中飕飕作响。人人都说今夜凉爽宜人,我却因见明月而怯于登楼。
(下阕)
往事如梦境消散,繁花落尽随烟水流逝。燕子已南归,游子仍滞留他乡。那垂柳不曾系住她的裙带,倒总是牢牢拴住远行的客船。
---
全词呈现"问起愁→景物证愁→往事添愁→现状锁愁"的情感递进,最终在"行舟"意象中完成愁绪的物化定格。
---
1.创作时期
约作于南宋理宗端平年间(1234-1236),时值蒙古灭金后南侵前夕,词中"事梦中休"暗喻国运衰微。
2.词派特征
作为"丽派",体现吴文英"宝楼台"式的语言风格:
- 用典密度:化用李煜"流水落花春去也"、柳永"杨柳岸晓风残月" - 色彩运用:"秋-明月-烟水"构成冷色调意境群
---
1.同题材对比
2.后世影响
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:"窗(吴文英)词如唐人诗,字字有来历"此词拆字法直接影响现代歌词创作手法。
---
现存三个主要版本系统:
1. 《梦窗甲稿》刻本(最早)
2. 毛晋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(流传最广)
3. 朱祖谋《彊村丛书》校注本(学术权威)
关键异文:"怕登楼"作"懒登楼"漫长是"为"谩长是"体现不同编者的情感理解。
---
1.心理学视角
"人心上秋"符合现代情绪认知理论中"具身化"特征,将抽象愁绪转化为可感知的生理体验。
2.影视化建议
可采用蒙太奇手法呈现:开篇特写芭蕉叶颤动→月光下的空楼→快速剪辑往事片段→定格在摇晃的孤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