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湛露(《诗经·小雅·彤弓之什》)

作者:周代无名氏(集体创作)

原文

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

厌厌夜饮,不醉无归。

湛湛露斯,在彼丰草。

显允君子,莫不令仪。

湛湛露斯,在彼杞棘。

显允君子,莫不令德。

其桐其椅,其实离离。

岂弟君子,莫不令仪。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湛湛:露水浓重貌

2.匪阳不晞:非待日出不干(匪通""晞意为晒干)

3.厌厌:安闲和悦之态

4.显允:光明磊落而诚信(显:显赫;允:诚信)

5.杞棘:枸杞与酸枣树

6.离离:果实繁盛下垂貌

7.岂弟:和乐平易(通"悌

三、白话译文

(第一节)

浓重的露珠凝结,不见朝阳不会蒸发。

安适的夜间宴饮,不醉就不可归家。

(第二节)

浓重的露珠闪烁,挂在那丰茂草丛。

光明诚信的君子,无不保持美仪容。

(第三节)

浓重的露珠晶莹,缀满那杞棘枝头。

光明诚信的君子,无不具备美德行。

(第四节)

桐树椅树挺拔,果实累累低垂。

和乐平易的君子,无不秉持好威仪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建构

-核心意象:以"露"兴,贯穿四章,形成"露珠—夜饮场景—君子德行"递进式象征结构。露珠的转瞬即逝暗喻宴饮的珍贵时光。

# 2. 修辞特色

  • 重章复沓:通过"湛露斯"的重复咏叹,强化抒情节奏
  • 比兴手法:前两章以露珠喻宴饮,后两章转喻君子品德
  • 对仗工整:"显允君子""弟君子"德行互补

# 3. 情感表达

通过夜饮场景的描写,展现周代贵族"酒以成礼"礼仪文化,将宴饮升华为道德修养的场合,体现"而有度"的中庸思想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年代

据《毛诗序》记载,此诗为周成王时期(约公元前11世纪)宴请诸侯的乐歌,属"飨诗"。现代学者考证可能产生于西周中期。

# 2. 礼制内涵

  • 反映周代"乡饮酒礼"
  • "不醉无归"实为礼仪性表述,非真劝醉
  • "令仪"德"体现贵族教育的德育要求

# 3. 政治功能

通过宴饮强化宗法关系,诗中""指有封地的诸侯,末章"桐椅"诸侯拱卫王室的政治格局。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哲学维度

露水的"阳晞"特性暗合《周易》"阴阳消长"思想,夜饮场景体现"相应"时空观。

2.比较文学

与《楚辞·招魂》"酒不废,沉日夜些"相比,同写宴饮而境界迥异,体现南北文化差异。

3.现代价值

"德令仪"对当代商务礼仪仍有启示,强调外在仪态与内在修养的统一。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 诗旨分歧:

  • 传统派认为属"天子宴诸侯"郑玄笺)
  • 新考据派推测为"贵族家宴"(孙作云《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》)

2. 文字训诂:

"厌厌"在齐诗版本作"懕懕"存在方言差异考辨

---

八、文化影响

1. 成语衍生:"悌君子"成为传统褒奖用语

2. 文学借鉴: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"夜雨剪春韭"化用宴饮意象

3. 礼俗延续:日本现代茶道"一期一会"精神与诗中时空观相通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渭阳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湛露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