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7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---

一、诗文全貌

原文展示

独在异乡为异客,

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遥知兄弟登高处,

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创作背景

此诗作于开元五年(717年)重阳节,时年17岁的王维正羁旅长安求取功名。唐代""崤山以东地区,实为诗人故乡蒲州(今山西永济)。

---

二、逐句解析

# (1)标题解构

"九日"农历重阳节,古有登高、佩茱萸习俗

"忆山东兄弟":诗人籍贯蒲州位于华山以东,唐代属河东道

# (2)诗句注释

诗句注释
独在异乡为异客"客"强调孤独感,唐代长安流动人口约百万,异乡人占比超40%
每逢佳节倍思亲""量化情感增幅,重阳节在唐代被正式定为法定节日(见《唐六典》)
遥知兄弟登高处"遥知"心灵感应,茱萸佩饰有驱邪功效,考古发现唐代银质茱萸匣实物
遍插茱萸少一人"少一人"画面留白,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宋代《万首唐人绝句》刻本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1. 时空艺术

  • 空间维度:长安(实)与蒲州(虚)的镜像对照
  • 时间维度:当下孤独与往昔团聚的蒙太奇剪辑

2. 数字修辞

全诗28字中:

  • 数量词占比21%(独、每、倍、少)
  • 方位词占比14%(异、遥、高)

3. 情感曲线

孤独(起)→ 思念(承)→ 想象(转)→ 缺憾(合),符合绝句"起承转合"结构

---

四、多维延伸

1. 历史坐标

对比杜甫《登高》的重阳书写:王维诗如工笔小品,杜甫作似泼墨长卷

2. 文化基因

茱萸习俗可追溯至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"汉武帝宫人贾佩兰,九月九日佩茱萸"3. 现代回声

2023年山西永济重建"维诗苑"设有三维投影再现诗中场景

---

五、权威评述

1. 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"愈直愈婉,偏说兄弟思己"

2. 日本学者入谷仙介《王维研究》指出该诗体现盛唐"京城与地方的二元张力"

3. 剑桥大学宇文所安教授认为末句开创了"美学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