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9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《闵予小子》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·周颂》篇目)

原文

闵予小子,遭家不造。嬛嬛在疚,於乎皇考。

永世克孝,怀兹皇祖。陟降庭止,维予小子。

夙夜敬止,於乎皇王。继序思不忘。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闵予小子

"闵"通"悯"怜惜;"小子"周王自称谦辞

2.遭家不造

"不造"不幸,《郑笺》解为"家道未成"

3.嬛嬛在疚

"嬛嬛"同"茕茕"孤独无依貌;"疚"指忧病

4.陟降庭止

"陟降"指祖先神灵升降天地,""朝廷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可怜我这年轻后辈,家门遭遇重大不幸。

孤独无依心怀伤痛,呼唤我伟大的先父。

终生恪守孝道本分,追思皇祖德泽深厚。

先祖神灵朝堂升降,唯有我这年轻后嗣。

日夜恭敬处理政事,伟大的先王啊——

继承基业永志不忘!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1)结构特征

全诗十一句分三层:

  • 前四句写丧父之痛
  • 中四句述追思祖德
  • 后三句表继志决心

# (2)艺术手法

  • 呼告修辞:三次使用"乎"(呜呼)增强情感张力
  • 时空交错:将现实困境("家不造")与历史追忆("兹皇祖")并置
  • 宗教意象:"陟降庭止"体现周人"天命靡常"的宇宙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考证

# 1. 创作年代

据《毛诗序》记载,此诗作于周成王丧父(武王)守丧期间(约公元前1043年),属宗庙祭祀乐歌。

# 2. 政治语境

  • 反映"克商"政权交接危机
  • "永世克孝"体现周人以孝道维系宗法制度
  • "序思不忘"含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宣言

# 3. 文化人类学视角

诗中"考-皇祖-皇王"的三重称谓,印证了商周时期"神格化"的宗教演进特征。

---

六、跨文本比较

1.与《尚书·顾命》互文

二者均记载成王即位场景,但《顾命》重仪式记述,本诗侧重情感抒发。

2.与《大雅·文王》对照

同属周初作品,《文王》强调天命转移,本诗着重政权延续。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问题

传统认为周公代作,现代学者如高亨主张为成王口述史官记录

2."不造"释义

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解为"不善"与郑玄注形成学术对话

---

八、文化影响

1.成语溯源:"茕茕孑立"出"嬛嬛在疚"2.礼制研究:为西周"闇不言"君主守丧制度)提供文本证据

3.文学传承:杜甫《哀王孙》"可怜王孙泣路隅"化用本诗意象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