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9     共 2520 浏览

一、诗作基本信息

标题:夕次盱眙县

作者:韦应物(737-792),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,世称"韦苏州"风恬淡高远,尤擅五言。

创作背景:本诗作于诗人任职滁州刺史期间(783-785年),记录宦游途中夜泊盱眙县的所见所感。盱眙县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,唐代属淮南道,为漕运枢纽。

二、原文及分行注释

全诗文本

落帆逗淮镇,停舫临孤驿。

浩浩风起波,冥冥日沉夕。

人归山郭暗,雁下芦洲白。

独夜忆秦关,听钟未眠客。

逐句注释

1.落帆逗淮镇

  • 落帆:降下船帆,指停船
  • 逗:停留
  • 淮镇:淮河边的市镇,即盱眙

2.停舫临孤驿

  • 舫:有舱室的船
  • 孤驿:孤零零的驿站

3.浩浩风起波

  • 浩浩:形容风势浩大
  • 波:淮河波浪

4.冥冥日沉夕

  • 冥冥:昏暗貌
  • 日沉夕:太阳西沉

5.人归山郭暗

  • 山郭:山城
  • 暗:暮色笼罩

6.雁下芦洲白

  • 雁:候鸟,秋季南飞
  • 芦洲:长满芦苇的沙洲
  • 白:芦花泛白,点明秋季

7.独夜忆秦关

  • 秦关:陕西函谷关,代指长安
  • 暗含仕途羁旅之思

8.听钟未眠客

  • 钟:寺院夜钟
  • 未眠客:彻夜难眠的游子

三、白话译文

降下船帆停泊在淮河小镇,客船紧挨着孤零零的驿站。

浩荡秋风吹皱河面波涛,昏沉暮色中夕阳缓缓西沉。

山城人影渐稀没入黑暗,雁群栖落泛着芦花的沙洲。

长夜独坐思念长安故地,听着远方钟声辗转难入眠。

四、诗歌艺术赏析

1.结构特色

  • 采用"泊船→暮色景观→夜思不寐"线性叙事
  • 前六句写景,后两句抒情,符合起承转合章法

2.意象运用

  • 视觉意象:"孤驿"冥日"郭暗"灰暗基调
  • 听觉意象:"风"听钟"孤寂感
  • 动物意象:南飞雁反衬诗人北上不得的惆怅

3.情感表达

  • "忆秦关"仕途漂泊的无奈
  • "未眠客"三字凝练传达思乡之苦

4.诗风体现

  • 典型韦应物后期"闲淡"
  • 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,如"下芦洲白"字即勾勒出秋景画卷

五、历史地理考据

1.盱眙县沿革

  • 秦代置县,唐代属楚州,因地处汴河入淮口成为漕运要冲
  • 韦应物时任滁州刺史,盱眙为其巡视辖区的必经水路

2.诗中地理标识

  • "淮镇"盱眙老城(今第一山景区)
  • "驿"应为唐代淮水驿遗址(今城北码头附近)

六、文学史地位

1.唐代宦游诗代表作

- 与杜甫《旅夜书怀》、张继《枫桥夜泊》并称"中唐夜泊三绝" - 开创"简淡笔墨写深沉宦情"的新范式

2.后世影响

  • 宋代陆游《泊盱眙》明显受其影响
  • "雁下芦洲白"成为后世画家常用题材

七、延伸阅读建议

1. 对比阅读:

  • 韦应物《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》
  • 白居易《宿紫阁山北村》

2. 研究文献:

- 《韦苏州集校注》(陶敏校注)

- 《唐代交通与文学》(李德辉著)第三章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