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4     共 2521 浏览

诗文概览

标题:《西施咏》以历史人物为切入点,实为盛唐社会批判的寓言载体。王维通过西施命运的戏剧性转折,构建了美色与权力的隐喻系统。

作者:王维(701-761),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,早期积极仕进,后期参禅悟道。此诗作于其政治理想受挫时期,暗含对门阀制度的愤懑。

---

原文与注释

```text

艳色天下重,西施宁久微。(宁:岂能;微:卑微)

朝为越溪女,暮作吴宫妃。(时空压缩凸显命运突变)

贱日岂殊众,贵来方悟稀。(殊众:与众不同;悟稀:惊觉稀有)

邀人傅脂粉,不自著罗衣。(傅:涂抹;著:穿戴)

君宠益娇态,君怜无是非。(益:愈发;怜:偏爱)

当时浣纱伴,莫得同车归。(阶级鸿沟的具象化)

持谢邻家子,效颦安可希。(持谢:告诫;效颦:东施典故)

```

---

逐联译文

1.社会价值批判:美色被世俗推崇,西施注定不会久居底层

2.命运突变:清晨仍是浣纱女,傍晚已成宫廷妃

3.世态炎凉:贫贱时无人瞩目,显贵后万众追捧

4.权力异化:侍从代劳梳妆,丧失生活自主性

5.宠溺后果:君王的偏爱扭曲人格与是非观

6.阶级固化:昔日同伴被阶级屏障隔离

7.警示寓言:盲目模仿终将徒劳(东施效颦的哲学升华)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结构艺术

  • 时空压缩:"朝暮"形成叙事张力,强化命运无常感
  • 阶梯式递进:从个人际遇到社会批判,最终升华为哲学思考

# 2.修辞特色

  • 双关隐喻:"艳色"指美色,亦喻政治资本;"颦"功利性模仿
  • 佛教空观:"可希"合《金刚经》"一切有为法"虚无本质

# 3.历史互文

  • 与李白《西施》对比:王维重批判,李白重传奇
  • 对《庄子·天运》的化用:将哲学寓言转化为社会寓言

---

扩展说明

社会语境:天宝年间李林甫专权,形成"绂皆大夫"的畸形政治生态。

现代启示

  • 权力对个体主体性的侵蚀("不自著罗衣"的当代演绎)
  • 颜值经济的古代原型("艳色天下重"的资本逻辑)

    争议观点:沈德潜认为此诗重在"炎凉"而非直接讽政,当代学者则强调其政治批判性。

相关诗作

-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"汉皇重色思倾国"的延续性思考

- 杜牧《杜秋娘诗》:"女子固不定"共同体书写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