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"属于典型的唐代酬和诗标题格式。"和"指唱和应答,"至舍人"即中书舍人贾至,时任皇帝近臣。"朝大明宫"点明场景,大明宫为唐代政治中枢。标题完整呈现了创作背景——这是岑参对贾至《早朝大明宫》的应和之作。
岑参(约715-770),盛唐边塞诗派代表,与高适并称"高岑"嘉州刺史,世称"嘉州"诗以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描写著称,但这首宫廷应制诗展现了其创作风格的多样性。
鸡鸣紫陌曙光寒,莺啭皇州春色阑。
金阙晓钟开万户,玉阶仙仗拥千官。
花迎剑佩星初落,柳拂旌旗露未干。
独有凤凰池上客,阳春一曲和皆难。
1.首联
"紫陌"帝都街道;"皇州"长安城
通过"鸣"莺啭"的听觉描写与"曙光寒"春色阑"的视觉感受,构建时空框架。
2.颔联
"阙":大明宫宫殿;"仙仗"皇家仪仗
用""千官"夸张手法表现早朝盛况。
3.颈联
"剑佩"官员佩饰;"初落":凌晨时分
以"迎"柳拂"拟人化描写,暗喻君臣和谐。
4.尾联
"池":中书省代称;"春":高雅乐曲
点明酬和主题,赞誉贾至原诗如阳春白雪。
鸡鸣声中京都大道透着晨寒,黄莺啼唱时长安已春意阑珊。
宫阙晨钟催开千门万户,玉阶仪仗簇拥文武百官。
鲜花映衬剑佩时晨星初落,垂柳轻拂旌旗处朝露未干。
唯有凤凰池边的贾舍人,您那阳春白雪的和诗实在难以企攀。
1.时空架构精密
从"曙光寒""未干"呈现早朝全过程的时间流变;由宫外紫陌到宫内金阙,构建空间移动轨迹。
2.视听结合手法
"鸣"莺啭"晓钟"听觉意象,与"迎"拂"的视觉画面交织,形成多维审美体验。
3.政治隐喻系统
"仗拥千官"暗喻皇权威仪,"花迎剑佩"朝堂和谐,尾联更体现文人集团的审美共识。
此诗作于乾元元年(758年)春,时值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还都长安。原作贾至诗现存《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》,当时王维、杜甫均有和作,构成文学史上著名的"宫唱和"事件,反映盛唐宫廷唱和风尚。
与王维同题和诗相比:王诗"九天阊阖开宫殿"宏观气象,岑诗"花迎剑佩"更重细节雕琢。与杜甫"旗日暖龙蛇动",岑诗在庄严中多几分灵动。
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评:"岑参丽句,实冠诸家"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称:"朝诗以岑参为第一,王维次之"。
该诗"金阙晓钟"成为后世宫廷题材模板,宋代柳永《雨霖铃》"都门帐饮无绪"即化用其时空结构。现代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有"朝诗碑林"诗与贾至、王维作品并列展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