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9 15:45:50     共 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东方之日兮,彼姝者子,在我室兮。

在我室兮,履我即兮。

东方之月兮,彼姝者子,在我闼兮。

在我闼兮,履我发兮。

```

二、基础解析

# 1. 词句注释

  • 东方之日/月:以日月起兴,暗示时间流转。日喻男子阳刚,月喻女子柔美
  • 彼姝者子:"姝"指美丽,""尊称,意为"美丽的姑娘"在我室/闼:"室"指内室,"闼"门内,空间递进暗示关系亲密化
  • 履我即/发:"履"为踩踏,"即"指席垫,""门槛,动作描写体现亲密接触

# 2. 现代译文

```

朝阳初升时分,那位美丽的姑娘,来到我的内室啊。

来到我的内室,轻踩着我的席垫。

明月东升时分,那位美丽的姑娘,来到我的门内啊。

来到我的门内,轻踏过我的门槛。

```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特色

  • 双章叠咏:通过"日-月"时间变化与"-闼"空间转移,形成叙事纵深感
  • 动作白描:""重复使用,以含蓄笔法展现恋人互动
  • 意象组合:东方日月构成光明纯洁的意境,与幽暗室内形成张力美

# 2. 情感表达

  • 通过空间私密性升级(室→闼)表现情感发展
  • 回避直白描写,用"履"的象征动作体现周代含蓄婚恋观
  • 末句"我发"含"结发夫妻"婚姻期许

四、历史背景

# 1. 社会语境

  • 属《齐风》,反映春秋时期齐国婚俗
  • 与《诗经·齐风》其他篇目(如《南山》《敝笱》)共同构成婚恋组诗
  • "即席而坐"细节符合周代居室礼仪制度

# 2. 学术争议

  • 汉代郑玄解为"刺淫"说,宋代朱熹持"幽会"说
  • 现代学者多认为描写新婚夫妇的闺房之乐
  • 1973年马王堆帛书出土后,"婚礼赞歌"说渐成主流

五、延伸解读

# 1. 文化符号

  • "东方"意象在后世文学中发展为"帝"东君"等原型
  • 日本《万叶集》"颜"谣可见类似表达方式
  • 与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形成日月神崇拜的南北呼应

# 2. 比较文学

  • 西方对应:《雅歌》4:16"北风啊,兴起!南风啊,吹来!"- 共同特征:均用自然意象隐喻两性关系
  • 差异本质:希伯来文学的直白 vs 华夏文学的隐晦

# 3. 现代重构

- 闻一多《诗经通义》考证此为"至男家"齐地婚俗

- 当代有学者提出"亲迎,次日见舅姑"仪式说

- 民俗学视角:反映"不亲迎,女自往"母系遗风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