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解析
""点明借居性质,"王昌龄隐居"指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隐居之所。标题以简练笔法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空背景与人物关系。
作者简介
常建(708-765),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,与王昌龄同榜进士。其诗风"清幽空灵"(《河岳英灵集》评语),现存57首诗中15首涉及隐逸主题,本诗为其代表作之一。
---
清溪深不测,隐处唯孤云。
松际露微月,清光犹为君。
茅亭宿花影,药院滋苔纹。
余亦谢时去,西山鸾鹤群。
(注:采用《全唐诗》卷144权威版本,无通假字异文)
---
首联注释
译文
清冽的溪水流向幽深难测之处,隐居之地唯有孤云相伴。
颔联注释
译文
松枝间漏下朦胧月影,清澈的光辉仿佛专为你而倾洒。
(中略三、四联详细解析)
---
1. 空间建构艺术
纵向:溪流(下)-孤云(中)-松月(上)构成三维空间
横向:茅亭(人造)-药院(自然)形成人文与自然的对话
2. 隐逸思想表达
3. 情感张力
表面写景实则寄情:
---
1. 诗史坐标
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期间(约748年),常建以此诗完成"精神造访"开创唐代"壁诗"新范式。
2. 比较阅读
与王维《山居秋暝》对比:
3. 后世影响
明代钟惺《唐诗归》评:"寂中自有生气"评价成为后世解读本诗的重要参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