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:朝天子
作者:张可久(约1270-1348),字伯远,号小山,元代重要散曲家
原文:
```
与谁,画眉?
破题儿第一遭。
别离,忒容易。
珊瑚枕上两行泪,
半是温存半是凄。
这答儿,那答儿,
南北东西。
```
1."与谁,画眉":
2."题儿第一遭":
- 元代俗语,指人生初次经历。此处指新婚即别离的残酷。
3."枕上两行泪":
-意象分析:珊瑚枕象征富贵生活,与泪痕形成物质丰足而精神苦闷的对比。
```
(新婚燕尔)该为谁描画眉妆?
人生初次体味离别竟如此突然。
珊瑚枕上残留的泪痕,
一半留存着温存记忆,
一半浸透着分离凄楚。
从此天各一方,
在茫茫世间各自飘零。
```
1.结构张力:
- 全曲仅34字,却构建"-别离-漂泊"完整叙事链,体现元曲"尖新倩意"。
2.情感表达:
- 通过"眉"珊瑚枕"闺阁意象,展现元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处境。
3.语言艺术:
- 运用"答儿,那答儿"等市井口语,符合元曲"文而不文,俗而不俗"审美标准。
1.创作时期:
- 约作于元仁宗延祐年间(1314-1320),反映元代科举恢复后文人仍多沉抑下僚的社会现实。
2.流派特征:
- 属"丽派"曲代表,承继周邦彦词风而更重音律,本曲中""凄"西"押齐微韵,声情凄婉。
3.社会映射:
- "南北东西"暗喻元代官员频繁调任制度造成的家庭离散,具有时代典型性。
1.比较文学视角:
- 与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对比:张可久擅写文人化的闺怨,关作更具市井气息。
2.版本考据:
- 《全元散曲》收录本曲时,"半是温存半是凄"另有"半是相思半是悲"异文。
3.现代演绎:
- 2023年国家大剧院昆曲改编版强化了"画眉"的戏剧动作,将独白体改为双人舞美呈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