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张可久
淡文章不到紫薇郎,小根脚难登白玉堂。远功名却怕黄茅瘴。
老来也思故乡,想途中梦感魂伤。
云莽莽冯公岭,浪淘淘扬子江,水远山长。
---
1.曲牌与标题
"双调"宫调名,"水仙子"曲牌,"归兴"明主题——归乡的感怀。此曲属元代散曲中的小令,八句五韵,前三句为"鼎足对"后五句以景结情。
2.逐句注释
---
现代译文:
浅薄的文章做不了紫薇郎,寒微的出身难进翰林堂。想远离功名又怕荒僻之地的瘴气。
年老愈发思念故乡,梦中归途总令人神伤。
冯公岭上云雾苍茫,扬子江中波涛激荡,山水迢迢路漫长。
核心意象:
---
1.张可久的仕途困境
作者一生沉沦下僚,70岁仍任昆山幕僚,80岁尚在松源监税。"小根脚"指元代"根脚制"汉族文人的压制。
2.元代文人的集体焦虑
此曲创作于元代中后期,科举时断时续,文人多通过吏员晋升,却难突破阶层天花板。同类题材如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,均体现"隐两难"症结。
---
1.语言风格
2.情感表达
通过"思故乡—怕瘴气—伤旅途"心理,展现元代文人"归不能,欲仕不甘"普遍心态。
---
1.与同类题材对比
2.历史回响
此曲被朱权评为"瑶天笙鹤""哀景写乐"的手法影响明清散曲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