缥缈危亭,笑谈独在千峰上。与谁同赏。万里横烟浪。
老去情怀,犹作天涯想。空惆怅。少年豪放。莫学衰翁样。
---
1.绍兴乙卯: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,时值宋金对峙初期
2.绝顶小亭:指吴兴(今浙江湖州)弁山绝顶的亭台
3.缥缈危亭: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高亭,"危"突出其险峻之势
4.天涯想:收复中原的壮志,典出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"当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异域"
---
独自登临云雾缭绕的高亭,
谈笑间已伫立千峰之巅。
万里河山尽收眼底,
却无人共赏这烽烟弥漫的壮景。
年迈的身躯里,
仍激荡着驰骋疆场的豪情。
空自怅望北方,
叹少年当有凌云志,
切莫效我这白发老翁。
---
上阕以"缥缈危亭—千峰—万里"形成垂直与水平交织的立体空间,既实写弁山地理特征,又隐喻诗人居高望远的政治视野。
"笑谈""赏"反讽,"老去情怀"与"少年豪放"形成年龄对照,通过矛盾修辞强化报国无门的悲怆。
全词44字,押去声"漾"韵,仄韵体强化沉郁顿挫之感。上下阕各四句三仄韵,句式结构为4745/4745,工整中见变化。
---
绍兴五年正值岳飞收复襄阳六郡、宋军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,但朝廷主和派占据上风。叶梦得时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,负责长江防务。
时年59岁的叶梦得经历靖康之变南渡,词中"衰翁"称暗含对朝廷偏安政策的不满。据《建康集》载,其同期诗作多含"坐看胡尘暗沙塞"叹。
弁山在宋代属军事要地,登高可北望淮河前线。"烟浪"既指实景云雾,亦暗喻战火硝烟,与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"洙泗上,弦歌地,亦膻腥"曲同工。
---
1.词学地位:该词被收入《唐宋词简释》,唐圭璋评其"悲壮中见俊爽"
2.后世影响:辛弃疾《鹧鸪天·有客慨然谈功名》"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得东家种树书"与之精神相通
3.版本校勘:《全宋词》收录本与《石林词》刻本有三处异文,"犹作"又作"尚作"莫学"为"学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