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5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---

一、原词呈现

题名:念奴娇·登多景楼

作者:南宋·陈亮

原文

危楼还望,叹此意、今古几人曾会?

鬼设神施,浑认作、天限南疆北界。

一水横陈,连岗三面,做出争雄势。

六朝何事,只成门户私计?

因笑王谢诸人,登高怀远,也学英雄涕。

凭却长江,管不到、河洛腥膻无际。

正好长驱,不须反顾,寻取中流誓。

小儿破贼,势成宁问强对!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危楼还望:指登上多景楼回望。"危楼"高楼

2.鬼设神施:形容地势险要如鬼神刻意安排

3.天限南疆北界:当时普遍认为长江是南北天然分界

4.河洛腥膻:借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(黄河、洛水流域)

5.中流誓:典出祖逖北伐中流击楫故事

6.小儿破贼:化用淝水之战谢安典故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(逐联对应翻译)

我登上高楼极目远眺,这份忧思古今有几人能领会?

这鬼斧神工的地势,竟被当作划分南北的天堑。

长江横贯前方,三面山峦环绕,分明是进取中原的有利形势。

六朝统治者,为何只图偏安自保?

可笑那些士大夫,登高感慨时,故作英雄涕泪。

空据长江天险,却管不了沦陷的中原大地。

此刻正该长驱北伐,不要犹豫,效仿祖逖中流立誓。

就像谢安当年,胜局已定何须畏惧强敌!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全词采用"景-怀古-言志"三重递进:

1. 上阕写登楼所见江山形胜,批判"限南北"谬论

2. 下阕借六朝旧事讽刺南宋苟安,最后三句转折显志

# (二)修辞特色

  • 反讽手法:"学英雄涕"揭露士大夫虚伪
  • 军事意象:"长驱"贼"等词展现主战立场
  • 典故密度:全篇用典达7处,增强历史纵深感

# (三)情感脉络

从"此意"的孤愤,到"正好长驱"的激昂,最终"势成宁问强对"的自信,形成情感抛物线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时间

约1188年(淳熙十五年),陈亮亲赴镇江考察地形后作。此时距靖康之变已61年,南宋与金形成对峙局面。

# 2. 多景楼地位

位于镇江甘露寺内,北临长江,是当时文人登临咏怀的胜地,陆游、辛弃疾等均有题咏。

# 3. 时代思潮

词中批判的"南北分界论":

  • 地理决定论:长江天堑可保平安
  • 经济考量:江南赋税支撑朝廷运转
  • 政治妥协:主和派占主导地位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# (一)词史价值

此词与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并称"南宋北伐词双璧"但陈词更具:

  • 战略分析性(对地理形势的军事解读)
  • 现实针对性(直指朝廷决策弊端)

# (二)哲学思考

体现陈亮"事功之学"的核心主张:

1. 反对空谈性命

2. 强调"义利双行"

3. 主张"王霸并用"#### (三)后世影响

1. 明代陈子龙《念奴娇·春雪咏兰》明显承袭其风格

2. 清代常州词派推崇其"以论为词"

3. 近代梁启超评价:"此词当为宋词中议论第一

七、版本考据

现存主要版本差异:

1. 《龙川文集》本:"做出争雄势""争雄势"2. 《全宋词》本:"却长江"异文"凭仗江山"

3. 明代毛晋汲古阁本末句作"成宁问疆对

八、研究建议

1. 对比阅读: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

2. 拓展书目:邓广铭《陈亮传》、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

3. 实地考察:镇江多景楼现存清代重建遗迹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