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3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·题名: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

作者:苏轼(北宋)

原文
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
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

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缺月:残月,农历月末的弯月

2.疏桐:枝叶稀疏的梧桐树

3.漏断: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滴尽,指深夜

4.幽人:隐士,此处为苏轼自指

5.缥缈:隐约不清的样子

6.省(xǐng):理解,明白

7.寒枝:秋冬时节的枯枝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残月斜挂稀疏的梧桐树梢,

更漏声断夜深人静时分。

可曾见那幽居者独自徘徊?

犹如天边若隐若现的孤鸿身影。

突然惊飞却又频频回首,

满怀幽恨却无人能懂。

挑遍寒枝终不肯栖息,

甘愿独守寂寞的沙洲承受清冷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分析

  • 自然意象群:缺月/疏桐/漏断/寒枝/沙洲构成萧瑟秋夜图
  • 动物意象:孤鸿的"惊-回-拣-栖"过程暗合诗人心理轨迹
  • 空间对比:高空(鸿飞)与地面(人立)形成垂直张力

# 2. 艺术特色

  • 象征手法:以"鸿"自喻,实现物我双写
  • 留白艺术:"无人省"三字涵盖乌台诗案后的政治困境
  • 音韵设计:全词八句四仄韵,短促音节强化孤寂感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间:元丰五年(1082年)秋

2.地理坐标:湖北黄州定慧院(今东坡赤壁景区内)

3.政治语境

  • 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的第三年
  • 宋代"文字狱"下的创作困境

    4.思想转变

  • 从"君尧舜"到"舟从此逝"的心态转折
  • 禅宗思想对贬谪期创作的影响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词学地位

  • 开创"鸿雁"意象新范式,影响后来张炎、朱敦儒等词人
  • 黄昇《花庵词选》评:"语意高妙,似非吃烟火食人语"2.跨文本互读
  • 与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同期的月夜书写比较
  • 前后《赤壁赋》中的"孤鹤"呼应

3.当代价值

  • 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古典表达
  • 逆境中的美学超越实践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"不肯栖"分歧

  • 王道焜《苏词编年校注》认为体现儒家择主而事
  •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解为道家避世哲学

2.创作地点考证

  • 孔凡礼《苏轼年谱》质疑定慧院说
  • 近年出土《黄州府志》手稿提供新证据

---

八、相关作品推荐

1. 苏轼同期作品: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
2. 后世和韵: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

3. 比较阅读:杜甫《孤雁》、张孝祥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