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0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一、诗文标题与作者考据

标题溯源

"寒食"中国传统节日,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典故,唐代发展为重要民俗活动。韩翃以此为题,既点明时间背景,又暗含社会隐喻。

作者生平

韩翃(生卒年不详),字君平,南阳人,唐代"大历十才子"之一。天宝十三年进士及第,仕途沉浮多年后,因《寒食》一诗获唐德宗赏识,官至中书舍人。其诗风以"巧写景,含蓄蕴藉"著称。

---

二、原文与注释对照

诗句原文

```

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

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
```

关键词注释

  • 春城:暮春时节的都城长安,非实指昆明
  • 御柳:皇城宫苑中的柳树,象征皇家气象
  • 汉宫:借汉喻唐的文学传统,实指唐代皇宫
  • 五侯:典出东汉外戚专权的"侯"暗讽中唐宦官特权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与意象解析

逐句翻译

1.春城无处不飞花:长安城内落英缤纷,东风卷起漫天飞絮

2.寒食东风御柳斜:禁火时节的东风吹拂,宫墙柳枝款摆生姿

3.日暮汉宫传蜡烛:黄昏时分,宫廷特赐烛火予近臣

4.轻烟散入五侯家:袅袅烟痕飘入权贵府邸,打破寒食禁火常规

意象体系

  • 自然意象:飞花、东风、御柳构成春日视觉图谱
  • 人文意象:传烛、轻烟、五侯揭示权力运作机制

---

四、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

1. 双重叙事结构

  • 表层:描绘长安寒食节的节日盛况
  • 深层:通过"烛"批判特权阶层

2. 白描中的隐喻

"飞花""烟"形成视觉呼应,前者象征自然生机,后者暗示权力虚妄

3. 历史地位

该诗被誉为"中唐七绝典范"其"以小见大"影响宋代咏史词创作

---

五、争议性解读

讽喻说

清代学者吴乔认为"侯二字见意"诗中暗讽宦官专权

颂扬说

部分研究者主张此诗仅为节令风俗记录,唐德宗的赏识佐证其表面承平气象

---

六、文化扩展

1. 寒食节俗演变

从春秋禁火纪念到唐代宫廷赐火仪式,反映礼制与社会变迁

2. 同类题材对比

  • 孟云卿《寒食》聚焦民间疾苦
  • 杜甫《寒食》描写田园野趣

3. 现代传承

诗句"春城无处不飞花"描写暮春的经典表达,常见于文旅宣传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