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词牌名:水调歌头
标题:秋色渐将晚
作者:叶梦得(宋代)
原文:
秋色渐将晚,霜信报黄花。
小窗低户深映,微路绕欹斜。
为问山翁何事,坐看流年轻度,拚却鬓双华。
徙倚望沧海,天净水明霞。
念平昔,空飘荡,遍天涯。
归来三径重扫,松竹本吾家。
却恨悲风时起,冉冉云间新雁,边马怨胡笳。
谁似东山老,谈笑静胡沙。
---
1.霜信报黄花:黄花指菊花,霜信即霜降的讯息,意指秋菊开放预示深秋来临。
2.小窗低户深映:描写隐士居所简朴,窗户低矮被秋色深深笼罩。
3.拚却鬓双华:"拚却"甘愿,"双华"指双鬓花白,表达对岁月流逝的坦然。
4.徙倚望沧海:"徙倚"徘徊,化用曹操《观沧海》意象,展现壮阔胸襟。
5.三径重扫:典出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,喻指隐士归田。
6.边马怨胡笳:暗指当时金兵南侵的战争背景,胡笳为北方游牧民族乐器。
7.东山老:借谢安隐居东山典故,抒发作者虽退隐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理。
---
秋意渐浓时节,菊花开处传来霜降讯息。
简朴的屋舍掩映在秋色里,蜿蜒小路曲折倾斜。
试问山中老翁为何事?静看年华虚度,甘愿两鬓斑白。
徘徊眺望碧海蓝天,但见晴空如洗水映霞光。
追忆往昔,徒然漂泊走遍天涯。
归来后重新打扫隐居小径,松竹方是心灵归宿。
却恨秋风悲鸣时起,云中新雁南飞,战马对着胡笳哀嘶。
谁能像谢安那般,谈笑间平定边患?
---
---
此词应作于南宋绍兴八年(1138年)前后,时年61岁的叶梦得隐居湖州卞山,正值宋金对峙阶段。作者早年支持抗金,后因政治倾轧退隐,词中"边马怨胡笳"直指绍兴七年淮西军变事件。
叶梦得作为"门后四学士",历经北宋灭亡、南宋建立,其词风从早期婉约转为豪放。本词典型反映其晚年"隐逸其表,忧愤其里"的创作特征,与同时期《八声甘州·寿阳楼八公山作》形成互文。
---
1.意象系统对比
意象群 | 象征意义 | 对应词句 |
---|---|---|
秋菊/霜信 | 生命迟暮 | "秋色渐将晚" |
沧海/明霞 | 胸襟抱负 | "天净水明霞" |
胡笳/边马 | 民族危机 | "马怨胡笳" |
2.词史地位
该词开创了南宋"逸词"范式,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,直接影响后来辛弃疾"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"(《丑奴儿》)的抒情方式。2011年中华书局《全宋词评注》将其列为叶梦得代表作品。
3.后世评价
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:"林词(叶梦得号石林)高处不减东坡,此阕骨力遒劲处,尤见老成。"学者王兆鹏《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》指出该词"实现了从个人叹惋到时代悲歌的升华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