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释义
"北固山下"中""停泊,"固山"镇江三山名胜,标题直译为"泊在北固山下"点明羁旅场景。
作者简介
王湾(693-751),唐代洛阳诗人,开元年间官至洛阳尉。其诗现存10首,本作为其代表作,被殷璠收录于《河岳英灵集》。
---
原诗文本
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
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
逐句注释
1. 客路:旅途
2. 潮平:春潮涨平
3. 风正:顺风
4. 残夜:夜将尽时
5. 江春:江南早春
---
羁旅的足迹延伸至青山之外,
行舟在碧绿的江水中缓缓向前。
春潮漫涨使江面显得格外开阔,
顺风中孤帆高悬于水天之间。
夜色未尽时朝阳已从海上升起,
旧年未过江南已透出春的气息。
写给家乡的书信该托谁传递?
只能仰望北归的大雁飞向洛阳城边。
---
1. 结构艺术
全诗四联依次展开:首联设定空间坐标,颔联描绘动态江景,颈联实现时空转换,尾联抒发乡愁,形成"景-情-理"递进。
2. 经典炼字
3. 时空意象
通过"夜/海日"、"年/江春"对比,构建出唐代诗歌特有的时空张力,被后人赞为"诗人以来,少有此句"《河岳英灵集》)。
---
1. 历史背景
创作于开元初年诗人游历吴越时,反映盛唐时期文人漫游风尚。北固山作为长江战略要地,常见于三国题材作品,本诗却另辟蹊径写羁旅情怀。
2. 后世评价
3. 比较阅读
可与杜甫《旅夜书怀》对照:同写长江夜景,王诗展现初唐的昂扬,杜诗透出晚唐的沉郁,体现时代精神变迁。
4. 地理考据
现代考证认为"日"实为长江入海口景观,唐代镇江段江面宽达20公里,确有""视觉体验。
---
1. 考点分析
2. 朗诵指导
颔联宜用开阔声线,颈联需强调"生"入"二字,尾联作渐弱处理,体现余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