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7     共 2522 浏览

原文呈现

问春何苦匆匆,带风伴雨如驰骤。幽葩细萼,小园低槛,壅培未就。吹尽繁红,占春长久,不如垂柳。算春长不老,人愁春老,愁只是、人间有。

春恨十常八九,忍轻孤、芳醪经口。那知自是,桃花结子,不因春瘦。世上功名,老来风味,春归时候。最多情犹有,尊前青眼,相逢依旧。

---

注释精解

1.次歆:应和友人林圣予原韵创作,"歆"""

2.幽葩细萼:指隐蔽处未及绽放的花苞

3.壅培未就:栽培措施尚未完备

4.芳醪:美酒,特指春季酿造的醪糟

5.青眼:典出阮籍,喻知己相逢

---

逐句译文

上阕:

诘问春天为何匆匆离去,挟风带雨急驰而过。那些深藏的花蕾,小园低矮的围栏,尚未来得及精心培育。风吹尽了姹紫嫣红,若要论占得春色长久者,反倒不如寻常垂柳。细想春天本无衰老概念,人们愁春将尽,这般愁绪只存在于人间。

下阕:

春日遗憾十之八九,怎忍辜负已到唇边的美酒?岂知桃花凋零本为结果,并非春天薄情所致。人世间功名利禄,晚年生活况味,恰似春归景象。最令人慰藉的,仍是酒席间知己相逢时那深情凝望的目光。

---

文学赏析

1.双重时空建构:通过"长不老"与"人愁春老"悖论,建立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学对话

2.意象系统

  • 风雨(时间暴力)
  • 垂柳(恒常性象征)
  • 桃花结子(生命转化)

    3.情感曲线:从诘问→遗憾→顿悟→超脱,展现宋代士大夫典型的心路历程

---

历史语境

1. 创作于北宋崇宁年间(约1104年),时值新旧党争后期

2. 林圣予身份考据:疑为"江西诗派"林子仁

3. 反映晁补之晚年贬谪时期的创作特征:

  • 表面写春归
  • 实质抒写政治理想幻灭后的自我调适

---

词学价值

1.次韵技巧:在严格遵循原韵基础上创新意境,七处险韵处理自然

2.理趣表达:将程朱理学"物致知"思维融入词体创作

3.影响脉络

  • 直接启发辛弃疾《摸鱼儿·更能消几番风雨》
  • 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其"直愈郁,愈拙愈媚

版本校勘

1. "忍轻孤"作"怎轻负"见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)

2. "前青眼"在明代抄本中记为"樽前青眼"

3. 现存最早刻本为南宋淳熙九年《晁氏琴趣外篇》

---

跨文化解读

与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·多恩《早安》比较:

- 同具"主义"

- 差异在于晁词最终回归儒家"之美"而多恩指向基督教永恒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