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3       共计:2518 浏览

篇名与原文

篇名:《定之方中》(《诗经·鄘风》)

作者:无名氏(周代民间集体创作)

原文

定之方中,作于楚宫。揆之以日,作于楚室。

树之榛栗,椅桐梓漆,爰伐琴瑟。

升彼虚矣,以望楚矣。望楚与堂,景山与京。

降观于桑,卜云其吉,终焉允臧。

---

词句注释

1.定之方中:定星(营室星)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,指夏历十月

2.楚宫:楚丘的宫庙,卫国迁都后的宗庙建筑

3.揆之以日:通过日影测量方位(古代建筑定向方法)

4.椅桐梓漆:四种可用作琴瑟材料的树木(楸树、梧桐、梓树、漆树)

---

白话译文

当定星升上南天正中,

我们在楚丘兴建新宫。

测量日影确定方位,

精心筑造宗庙厅堂。

栽种榛树栗树果木,

培育琴瑟良材梧桐。

登临故城废墟远眺,

楚丘堂邑尽收眼中。

下山巡视桑田沃野,

占卜显示大吉征兆,

此地终是理想之邦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 建筑叙事的史诗性

全诗以"定星定位—测量施工—植树造林—登高巡视—占卜验证"段式结构,完整记录卫文公迁都楚丘的城市建设过程,开创中国古代"城建诗"先河。

# 2. 天人合一的象征体系

  • 天文象征:定星(营室星)对应《周礼·冬官》"位辨方"的营造制度
  • 植物意象:经济作物(榛栗)与礼乐用材(琴瑟树木)的并置,体现"实用与礼制并重"的治国思想

# 3. 韵律特征

采用四言为主的句式,通过"/宫"日/室"栗/漆"入声字押韵,形成庄重肃穆的节奏感,与宗庙建筑的仪式性相呼应。

---

历史背景

1.卫国复兴:公元前658年,卫文公在齐桓公帮助下迁都楚丘,此诗即记录重建都城的历史事件

2.营国制度:诗中"揆日定位"占卜"等细节,与《考工记》"匠人营国"记载相互印证

3.春秋笔法:表面写城建,实则暗颂卫文公"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"(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)的治国方略

---

跨学科解读

维度学术价值
天文学最早记载定星用于建筑定向的文献
考古学与河南滑县卫国遗址发掘相互印证
生态思想"宣言"早期可持续发展观

---

争议与存疑

1. 创作年代:现存最早收录于《毛诗》,但部分学者认为存在更早的口传版本

2. "瑟"意象:有学者认为实指宗庙祭祀乐器,非单纯比喻

3. 作者身份:汉代郑玄主张为史官记录,现代学者多倾向民间集体创作说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