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4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```

少年游·并刀如水

[宋] 周邦彦

并刀如水,吴盐胜雪,纤手破新橙。锦幄初温,兽烟不断,相对坐调笙。

低声问:向谁行宿?城上已三更。马滑霜浓,不如休去,直是少人行。

```

二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
*注释*

1. 并刀:并州(今山西太原)所产锋利剪刀

2. 吴盐:吴地(今江浙)出产的细盐

3. 锦幄:锦绣帷帐

4. 兽烟:兽形香炉升起的烟缕

5. 调笙:调试笙管音准

*白话译文*

并州刀锋寒光如水,吴地细盐白似雪霜,纤纤玉手剖开新鲜橙子。锦绣帷帐刚刚暖透,兽形香炉青烟袅袅,两人相对而坐调试笙管。女子轻声探问:"今夜要去哪里投宿?城楼已报三更时分。"寒霜浓重马蹄易滑,不如留下别走,此刻街上早已少有行人。

三、文学赏析

1.意象建构艺术

  • 开篇三组精妙比喻(刀光/水色、盐粒/雪色、纤手/新橙)形成视觉通感
  • "锦幄"烟"等细节铺陈宋代贵族生活场景
  • "马滑霜浓"环境描写替代直抒胸臆

2.情感表达特色

  • 通过"低声问"宋代女子含蓄的挽留
  • "不如休去"关语兼具关切与试探
  • 全词未着一个""而尽得风流

3.音乐性表现

  • "水"""闭口韵营造私密氛围
  • """"平声韵脚延长余韵
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年代推测

根据周邦彦生平(1056-1121年),此词应作于崇宁年间(1102-1106),时词人任大晟府提举,主管宫廷音乐创作。词中器物描写与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的徽宗时期贵族生活高度吻合。

2.社会风俗折射

  • "破新橙"北宋柑橘种植技术成熟
  • "笙"体现宋代文人音乐修养要求
  • 夜间城门管理制度("城上三更")可见《宋刑统》记载

五、词学价值定位

1. 周邦彦"化"风的典型代表

2. 开创"景截情"的叙事结构(上阕铺陈/下阕对话)

3. 对后世婉约词影响深远:李清照《醉花阴》"瑞脑消金兽"受其物象描写启发

六、历代评点辑录

  • 清·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:"亦本色佳制,本色者,词之真也"
  • 近代·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"成词如十三女子,玉艳珠鲜"- 当代叶嘉莹评:"物质写精神,是周邦彦最擅长的表现方式"七、跨文化比较

    与日本平安时代和歌比较:

  • 同样善用器物描写(如《源氏物语》中"蓑衣"意象)
  • 差异在于宋词更重空间叙事,和歌偏重时间流逝感

八、现代演绎建议

1. 影视化改编可聚焦"破橙调笙"的特写镜头

2. 舞台剧宜采用"景到底"沉浸式设计

3. 音乐创作可尝试复原大晟府燕乐二十八调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