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4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·标题:水仙子·田家

作者:贯云石(1286-1324)

原文

绿阴茅屋两三间,

院后溪流门外山。

山桃野杏开无限,

怕春光虚过眼,

得浮生半日清闲。

邀邻翁为伴,

使家僮过盏,

直吃的老瓦盆干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重点字词注释

  • 绿阴茅屋:树荫掩映的茅草屋,凸显田园质朴
  • 山桃野杏:野生果树的自然意象,暗含"不受人工拘束"的隐喻
  • 浮生半日清闲:化用李白"浮生若梦",反其意而用之
  • 老瓦盆干:元代民间酒器,具时代生活特征

# (2)白话译文

翠绿树荫中坐落着两三间茅屋,

屋后溪水潺潺,门前青山叠嶂。

山野桃杏恣意绽放,

唯恐辜负这转瞬即逝的春光,

在短暂人生里偷得半日悠闲。

唤来邻家老翁作陪,

吩咐童仆斟满酒杯,

直到那粗陶酒盆见底方休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组合的艺术

通过"屋-溪流-山桃"的视觉序列,构建由近及远的空间层次。"绿阴""杏"形成冷暖色调对比,使画面产生光影流动感。

# 2. 语言风格特征

  • 口语化表达:"直吃的老瓦盆干"保留北方方言特色
  • 数字运用:"间"以模糊量词强化随意性
  • 动词炼字:"过盏"""暗含主仆默契

# 3. 隐逸主题新解

不同于传统隐逸文学的孤高,贯云石通过"邀邻翁"家僮"具有烟火气的隐居生活,反映元代知识分子对"隐于市"的实践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究

# 1. 创作年代推定

据《元史·百官志》记载,贯云石1312年辞官南游,此曲应作于1313-1316年隐居杭州期间,与其《清江引》《殿前欢》等作品同属晚期创作。

# 2. 社会文化语境

  • 民族政策影响:蒙古统治者推行的"四等人制"使汉族文人转向田园题材
  • 曲艺发展:元代散曲由勾栏向文人书斋转移的过渡期产物
  • 经济基础:江浙地区发达的市镇经济为"酒隐"提供物质条件

# 3. 作者生平印证

贯云石作为维吾尔族贵族(祖籍高昌),其汉文化修养与少数民族豪放性格的融合,造就了"清丽中见疏狂"独特曲风。

---

五、延伸阐释

1.比较文学视角

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相比:同写乡村景象,贯曲重""而马曲重""元曲主题的多样性。

2.接受史考察

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曲"天马脱羁"作正可见其不受格律拘束的特点。

3.当代价值启示

对现代人调节都市焦虑具有参照意义,其中"春光虚过眼"的警句仍具现实针对性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