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·标题:水仙子·田家
作者:贯云石(1286-1324)
原文:
绿阴茅屋两三间,
院后溪流门外山。
山桃野杏开无限,
怕春光虚过眼,
得浮生半日清闲。
邀邻翁为伴,
使家僮过盏,
直吃的老瓦盆干。
---
翠绿树荫中坐落着两三间茅屋,
屋后溪水潺潺,门前青山叠嶂。
山野桃杏恣意绽放,
唯恐辜负这转瞬即逝的春光,
在短暂人生里偷得半日悠闲。
唤来邻家老翁作陪,
吩咐童仆斟满酒杯,
直到那粗陶酒盆见底方休。
---
通过"屋-溪流-山桃"的视觉序列,构建由近及远的空间层次。"绿阴""杏"形成冷暖色调对比,使画面产生光影流动感。
不同于传统隐逸文学的孤高,贯云石通过"邀邻翁"家僮"具有烟火气的隐居生活,反映元代知识分子对"隐于市"的实践。
---
据《元史·百官志》记载,贯云石1312年辞官南游,此曲应作于1313-1316年隐居杭州期间,与其《清江引》《殿前欢》等作品同属晚期创作。
贯云石作为维吾尔族贵族(祖籍高昌),其汉文化修养与少数民族豪放性格的融合,造就了"清丽中见疏狂"独特曲风。
---
1.比较文学视角
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相比:同写乡村景象,贯曲重""而马曲重""元曲主题的多样性。
2.接受史考察
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曲"天马脱羁"作正可见其不受格律拘束的特点。
3.当代价值启示
对现代人调节都市焦虑具有参照意义,其中"春光虚过眼"的警句仍具现实针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