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9     共 2532 浏览

一、诗文基本信息

标题:宫中词(一作《宫词》)

作者:朱庆馀(约797-?),名可久,字庆馀,越州(今浙江绍兴)人。宝历二年(826年)进士,官至秘书省校书郎。其诗风近张籍,以细腻含蓄见长。

原文

寂寂花时闭院门,美人相并立琼轩。

含情欲说宫中事,鹦鹉前头不敢言。

注释

1.琼轩:玉饰的华丽长廊,象征宫廷奢华。

2.鹦鹉:学舌禽鸟,暗喻监视与言论禁锢。

译文

百花盛放时节,宫院大门紧闭寂然无声;

两位佳人并肩伫立在雕栏画栋的长廊前。

她们满含幽怨欲倾诉深宫秘事,

却因鹦鹉在前而终究不敢开口。

---

二、诗歌赏析

#1. 艺术特色

  • 双主角设置:突破传统宫怨诗单主角模式,以“美人相并”强化孤独感的普遍性。
  • 反衬手法:以“花时”的热闹反衬“寂寂”的冷清,用“琼轩”的华美对比内心的荒芜。
  • 象征体系:“闭院门”暗示人身禁锢,“鹦鹉”成为权力监视的符号。

#2. 语言风格

  • 含蓄凝练:通过“欲说”与“不敢言”的矛盾动作,间接揭露宫廷压抑。
  • 炼字精准:“寂寂”双声叠韵强化听觉寂静感,“闭”字兼具物理与隐喻双重封闭性。

#3. 深层主题

  • 自由剥夺:宫女不仅失去青春,更丧失言语自由,体现极权体制对人性的摧残。
  • 隐喻延伸:可关联唐代科举士人的处境,反映知识分子在权力结构中的战栗。

---

三、扩展说明

#1. 创作背景

此诗或作于朱庆馀科举期间。其投献张籍的《闺意献张水部》亦以女性视角抒怀,可见诗人擅用“闺怨”隐喻士人困境。

#2. 文学史地位

  • 宫怨诗创新:与王昌龄《长信秋词》等单视角作品相比,双人并立的设计拓展了表现维度。
  • 影响后世:清代纳兰性德《木兰花令》中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的隐痛表达,与此诗含蓄风格一脉相承。

#3. 现代解读

当代研究者认为,“鹦鹉”象征的信息监控机制,与福柯“全景敞视主义”理论有跨时空呼应。

---

四、争议与存疑

1.诗题差异:部分版本作《宫词》,可能因传抄讹变,但内容一致。

2.创作时间:朱庆馀生平记载简略,此诗具体年份尚无定论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