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3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诗文概述

《石鼓歌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长篇叙事诗,全诗66联共132句,以周代石鼓文为切入点,通过文物命运的书写折射文化传承的宏大命题。作为现存最早咏叹石刻文字的文学作品,其兼具史学考据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,被清代学者方东树评为"文字之祖,古今第一长篇"。

---

原文与注释

原文节选

"生手持石鼓文,劝我试作石鼓歌。少陵无人谪仙死,才薄将奈石鼓何..."开篇即以谦逊笔调交代创作缘起,暗示诗文承担着接续李杜诗史的文化使命。

关键注释

  • 石鼓文:刻于十块鼓形石上的大篆文字,内容记载周宣王狩猎事迹,唐代出土于岐阳(今陕西宝鸡)
  • 周纲凌迟:借西周衰败暗讽唐宪宗朝佞佛废儒时弊
  • 鸾翔凤翥:形容石鼓文字体如飞鸟展翅般的动态美感

---

译文对照

原文片段现代译文
"雨淋日灸野火燎,鬼物守护烦撝呵"历经风雨曝晒野火焚烧,全凭鬼神呵斥守护才免于湮灭
"陋儒编诗不收入,二雅褊迫无委蛇"浅薄儒者编订《诗经》时遗漏此篇,致使《大雅》《小雅》内容狭隘

译文通过意象转化(如"物守护""自然力量的保护")实现古今语义衔接,保留原诗批判力度。

---

文学赏析

1. 结构艺术

全诗采用"歌-溯史-抒怀"三重递进结构:

  • 前4联:张籍劝诗引发创作
  • 中12联:重构周宣王中兴史诗
  • 后50联:聚焦文物保护之思

这种"由点到面"的铺陈方式,使文物个案升华为文明传承的象征。

2. 修辞特色

  • 金石意象群:"金绳铁索"古鼎跃水"比喻构建刚健文风
  • 时空对照:"六年西顾空吟哦"将个人无力感投射至历史维度

诗中"剑斫断生蛟鼍"凌厉笔法,展现韩愈"陈言之务去"革新主张。

---

文化价值

1. 文物保护先声

韩愈任国子监博士时曾上书请求将石鼓移入太学,虽未获准,但其"荐诸太庙比郜鼎"的主张,开创了系统保护文物的思想先河。

2. 书学理论贡献

通过"之俗书趁姿媚"批评,提出书法应如石鼓文般兼具"义密"与"筋骨壮"的美学标准,影响后世金石学发展。

3. 当代启示

从诗中"销月铄就埋没"的忧患,到今日故宫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修复石鼓,形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守护对话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