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3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诗文标题与作者背景

标题释义

《秋夕》以时间命名,直指七夕之夜。古代“夕”特指夜晚,“秋夕”即秋夜,而七夕作为特定节气,更强化了诗中“牵牛织女”的意象关联。

作者杜牧

晚唐诗人杜牧(803-852),字牧之,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其诗风凝练深沉,善用意象寄托政治失意与人生感慨。《秋夕》约作于847年,表面写宫女孤寂,实则暗含对晚唐衰败的隐忧。

---

二、原文与注释译文

原文

```
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
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

```

注释

  • 银烛:白蜡烛,象征宫廷奢华与清冷反差
  • 轻罗小扇:丝质团扇,喻宫女被弃命运(秋扇见捐)
  • 天阶:宫殿台阶,一作“天街”
  • 牵牛织女星:七夕神话载体,反衬人间孤独

译文对比

  • 许渊冲译:“Autumn has chilled the painted screen in candlelight; / A palace maid uses a fan to catch fireflies...”
  • 秦大川译:“Candlelit, the screen is left cold in th' autumn moon. / There, the lady flicks the fireflies with her silk fan...”

---

三、逐句赏析与艺术特色

1.“银烛秋光冷画屏”

  • 意象对比:烛光(暖)与秋光(冷)交织,画屏的华丽与寒意并存,暗示宫女表面光鲜、内心凄楚。
  • 感官描写:视觉(银烛、画屏)与触觉(冷)融合,奠定全诗孤寂基调。

2.“轻罗小扇扑流萤”

  • 动作隐喻:扑流萤这一无意义举动,揭示宫女消磨时光的无奈。
  • 季节错位:流萤属夏夜意象,出现在秋夕,暗喻宫女青春错付。

3.“天阶夜色凉如水”

  • 通感手法:将夜色具象为“凉水”,强化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寒意。
  • 空间转换:由室内(画屏)转向室外(天阶),扩展诗意层次。

4.“卧看牵牛织女星”

  • 神话反衬:牛郎织女一年一聚,宫女却永困深宫,凸显命运悲剧。
  • 留白艺术:未直言宫女情绪,而通过“卧看”动作引发读者共情。

---

四、扩展说明与文学价值

1. 宫怨诗的代表性

《秋夕》被归类为“宫怨诗”,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封建时代女性群体困境。与王昌龄《长信秋词》相比,杜牧更善用具象动作(扑流萤、卧看星)传递情感。

2. 晚唐社会隐喻

学者认为,诗中“冷画屏”“凉如水”暗喻晚唐政治环境的压抑,杜牧借宫女之口抒发士人无力感。

3. 国际传播与翻译

英语译本中,许渊冲侧重意境再现(如“steeped in water”),而秦大川更忠于字面(如“palace steps feel cool”),体现跨文化诠释的多样性。

4. 与陆游《秋夕》对比

南宋陆游同题诗作(如“羁魂虚仗些词招”)以“老骥”“残桐”自喻,抒发壮志难酬,与杜牧的含蓄隐晦形成鲜明对比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