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2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曲牌名:双调·折桂令

标题:次酸斋韵

作者:张可久(元代)

原文

倚栏杆不尽兴亡,数九点齐州,八景湘江。

吊古词香,招仙笛响,引兴杯长。

远树烟云渺茫,空山雪月苍凉。

白鹤双双,剑客昂昂,锦语琅琅。

---

二、注释解析

1.酸斋:贯云石号,元代散曲家,与张可久交好。

2.九点齐州:典出李贺《梦天》,将中国九州喻为九点烟尘。

3.八景湘江:指"潇湘八景""平沙落雁"烟寺晚钟"经典意象。

4.引兴杯长:化用白居易诗句,指借酒抒怀。

---

三、译文对照

倚栏远眺,千古兴亡事涌上心头;

俯瞰中原九州如九点烟尘,遥望湘江八景缥缈迷离。

凭吊古迹时诗作犹带墨香,招引仙人的笛声清越悠扬,酒兴酣畅举杯痛饮。

远处树影笼罩云雾朦胧,空山积雪映月光更显寂寥。

但见云间白鹤成双翱翔,路上侠客意气风发,闺阁内笑语清脆。

---

四、艺术赏析

# 1. 结构特征

  • 三重时空交织
  • 历史维度(兴亡吊古)
  • 地理维度(齐州湘江)
  • 现实维度(烟云雪月)

    形成"宏观—中观—微观"的递进视野。

# 2. 意象运用

-对比手法

"烟云渺茫"与"雪月苍凉"冷色调场景,反衬结尾"鹤"剑客"语"的热烈生机,体现元代文人矛盾心态。

# 3. 语言风格

-词化散曲

采用"吊古词香"仙笛响"等工整对仗,融入诗词炼字技法,体现元代散曲文人化倾向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契机

为酬和贯云石同题散曲而作,贯氏曾任翰林学士,后辞官隐居,此曲暗含对友人选择的认同。

2.时代映射

元代文人地位低下,"功名半纸,风雪千山"(见张可久《殿前欢》)的普遍困境,促使作品转向隐逸主题。

---

六、延伸阐释

1.与李贺诗关联

"点齐州"直接化用《梦天》"遥望齐州九点烟"但将奇幻想象转为现实感慨。

2.清丽派特征

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"清而且丽,华而不艳"此曲景物描写正体现该风格。

3.哲学意蕴

结尾三组意象象征"出世—游侠—世俗"生存选择,反映作者对多元价值的包容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