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》
作者:韩愈(768-824),字退之,唐代古文运动领袖,"唐宋八大家"之首
创作背景:贞元十九年(803年)中秋夜作于阳山贬所,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阳山令,张功曹(张署)同遭贬谪
---
纤云四卷天无河,清风吹空月舒波。
沙平水息声影绝,一杯相属君当歌。
君歌声酸辞且苦,不能听终泪如雨。
洞庭连天九疑高,蛟龙出没猩鼯号。
十生九死到官所,幽居默默如藏逃。
下床畏蛇食畏药,海气湿蛰熏腥臊。
昨者州前捶大鼓,嗣皇继圣登夔皋。
赦书一日行万里,罪从大辟皆除死。
迁者追回流者还,涤瑕荡垢清朝班。
州家申名使家抑,坎轲只得移荆蛮。
判司卑官不堪说,未免捶楚尘埃间。
同时辈流多上道,天路幽险难追攀。
君歌且休听我歌,我歌今与君殊科。
一年明月今宵多,人生由命非由他,
有酒不饮奈明何!
---
1.纤云四卷天无河:细云散尽不见银河
2.清风吹空月舒波:月光如水倾泻
3.沙平水息声影绝:沙滩平阔万籁俱寂
4.猩鼯号:猩猩与飞鼠啼叫(岭南特有意象)
5.嗣皇继圣登夔皋:新帝(唐宪宗)启用贤臣
6.捶楚尘埃间:唐代判司小官常受鞭刑
---
薄云散尽银河隐没,
清风徐来月华流转。
沙滩平展水波不兴,
举杯邀君且歌且吟。
君之歌兮声凄辞苦,
未及听完泪落如雨。
洞庭接天九嶷巍峨,
蛟龙猩鼯昼夜嚎叫。
九死一生抵达贬所,
深居简出如逃如藏......
---
全诗采用"客对歌"线结构:
1.张署悲歌(1-16句):通过"声酸辞苦"的铺陈,展现贬谪途中的"三畏"畏蛇、畏药、畏瘴气)
2.韩愈和歌(17-22句):表面劝酒达观,实则"人生由命"讽
"如雨""明何"形成情绪闭环,体现中唐贬谪文学的典型矛盾:忠而被谤的郁愤与故作旷达的无奈
---
1.张署身份:贞元十九年任功曹参军,与韩愈同因旱灾谏言被贬
2."移荆蛮":本应返京的二人被调往江陵府任参军(今湖北荆州)
3.后续影响:此诗后三年(806年),韩愈终获召回长安
---
对比项 | 本诗 | 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楼》 |
---|---|---|
时空感 | 月夜对饮 | 城楼远眺 |
抒情方式 | 主客对话 | 即景抒情 |
共同主题 | 逐臣之痛 | 羁旅之思 |
---
1."科"释义:
2.末句解读:
---
1. 开创"谪唱和"系,影响苏轼《赤壁赋》的客主问答体
2. "一年明月"句成为中秋诗词经典语象
3. 清代何焯评:"《骚》之体,而得《骚》之心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