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9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瑞鹧鸪

作者:李清照(宋代)

原文

风韵雍容未甚都,尊前甘橘可为奴。

谁怜流落江湖上,玉骨冰肌未肯枯。

谁教并蒂连枝摘,醉后明皇倚太真。

居士擘开真有意,要吟风味两家新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风韵雍容未甚都

  • 雍容:形容银杏树姿端庄典雅
  • 未甚都:不算特别华丽,体现李清照"平淡入妙"的美学追求

2.尊前甘橘可为奴

  • 化用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"柚之实"
  • "为奴"采用拟人手法,突出银杏的尊贵地位

3.玉骨冰肌

- 双关修辞:既指银杏果实的莹润质地,又暗喻词人高洁品格

4.并蒂连枝摘

  • 暗含唐玄宗与杨贵妃"连理枝"典故
  • 与下句"皇倚太真"互文结构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银杏树的风姿虽不艳丽却气度不凡,

宴席前的柑橘都甘愿为它俯首称臣。

谁会在意这流落民间的珍木,

它的果实始终保持着玉般的质地。

为何要让这对连理枝分离?

就像醉酒的唐明皇离不开杨玉环。

我亲手剥开这对银杏,

正要品味它们交融的新鲜风味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(分层解析)

# 1. 意象系统构建

  • 植物意象群:银杏(主体)、甘橘(陪衬)、连理枝(隐喻)形成三重意象叠加
  • 历史意象层:通过明皇太真典故,将植物意象提升至历史维度

# 2. 女性书写特征

  • "玉骨冰肌"传统咏物词的物性描写,融入女性身体书写
  • "擘开真有意"的主动姿态,展现宋代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

# 3. 词体创新

  • 打破《瑞鹧鸪》词牌原有七律体式
  • 上下片第三句均作折腰句("怜"谁教"形成独特的节奏张力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考据

# 1. 创作时间推定

根据《金石录后序》记载,本词应作于1132-1134年间,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期。此时:

  • 丈夫赵明诚已病逝
  • 珍贵收藏尽散
  • 词中"流落江湖"正是其身世写照

# 2. 银杏文化语境

宋代银杏种植情况:

  • 汴京宫廷有"银杏四株"记载(见《东京梦华录》)
  • 南方寺庙多植银杏,如天台山国清寺现存宋代银杏

---

六、跨文本比较

1.与李清照其他咏物词对比

  • 《鹧鸪天·桂花》:"暗淡轻黄体性柔"——侧重幽微之美
  • 本词"韵雍容"——彰显庄重气度

2.与同时代咏银杏作品对比

梅尧臣《银杏》:"脚类绿李"——纯然物态描写

李清照词则实现"-人-史"境界升华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点

1."两家新"分歧

- 钱钟书解为"新旧风味之别" - 当代学者黄墨谷认为指"仁分两瓣的物理特性"2.词牌适用性讨论

万树《词律》指出此词不合《瑞鹧鸪》正体,应是李清照的"自度变体

八、文化衍生影响

1.后世绘画题材

明代仇英《双银杏图》题写本词前四句

2.现代改编作品

2022年国家大剧院舞剧《易安》第三幕以本词为音乐主题

3.植物学意义

中国林学会于1983年将李清照诞辰900周年纪念银杏树列为"人文古树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