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州歌头·镇长淮
*刘过*
镇长淮,一都会,古扬州。
升平日,朱帘十里,春风小红楼。
谁知艰难际,空怀旧,忍凝眸。
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。
千古凭高,对此谩嗟荣辱。
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
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。
---
镇守着淮河要冲,这座古扬州的繁华都会。
太平年月里,十里长街朱帘垂挂,春风吹拂着歌舞楼台。
谁料想时局艰难,空自怀念往昔,不忍凝神远望。
追忆从前,多少豪奢争奇斗艳,可叹城破时仍在醉生梦死。
千古登临者,徒然感慨兴衰荣辱。
六朝旧事如流水消逝,只剩寒烟中枯草泛着残绿。
至今歌女们,仍不时唱着那亡国的《后庭花》。
---
上阕以"镇长淮"篇即构建军事要塞意象,随即转入"古扬州"的盛世记忆,通过""陡然转折至现实危局,形成强烈反差。下阕以"凭高"视野拉长,实现从地理空间到历史维度的升华。
《六州歌头》本为鼓吹曲调,刘过选用此词牌时:
---
据《龙洲词》编年,此词应作于1206年开禧北伐期间。当时:
当时词坛存在两种倾向:
刘过独创性地将二者融合,形成"繁华叙事+军事意象"独特讽喻模式
---
1.军事题材词的发展
突破传统怀古词套路,首次将前线观察(镇长淮)与历史反思(六朝旧事)结合,启发了后世文天祥《酹江月》等作品。
2.辛派词人的典型实践
体现"以文为词":
3.城市记忆书写的转折
将扬州从杜牧笔下的风月之城,重构为军事-历史双重坐标,这一手法影响元代萨都剌《百字令·登石头城》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