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2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六州歌头·镇长淮

*刘过*

镇长淮,一都会,古扬州。

升平日,朱帘十里,春风小红楼。

谁知艰难际,空怀旧,忍凝眸。

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。

千古凭高,对此谩嗟荣辱。

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

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注释

  • 镇长淮:镇守淮河要冲。淮河为南宋抗金前线。
  • 古扬州:隋唐以来扬州为东南经济中心,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。
  • 朱帘十里:化用杜牧"春风十里扬州路"喻昔日繁华。
  • 门外楼头:典出杜牧《台城曲》,指陈后主亡国时仍在享乐。
  • 后庭遗曲:即《玉树后庭花》,被视作亡国之音。

# (2)白话译文

镇守着淮河要冲,这座古扬州的繁华都会。

太平年月里,十里长街朱帘垂挂,春风吹拂着歌舞楼台。

谁料想时局艰难,空自怀念往昔,不忍凝神远望。

追忆从前,多少豪奢争奇斗艳,可叹城破时仍在醉生梦死。

千古登临者,徒然感慨兴衰荣辱。

六朝旧事如流水消逝,只剩寒烟中枯草泛着残绿。

至今歌女们,仍不时唱着那亡国的《后庭花》。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赏析

# 1.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

上阕以"镇长淮"篇即构建军事要塞意象,随即转入"古扬州"的盛世记忆,通过""陡然转折至现实危局,形成强烈反差。下阕以"凭高"视野拉长,实现从地理空间到历史维度的升华。

# 2.典故的层递运用

  • 杜牧意象的复现:连续化用《扬州慢》《泊秦淮》诗句,构建"亡预警"互文网络。
  • 陈后主典故:以"楼头"讽南宋统治者苟安心态,与"商女"意象形成闭环。

# 3.声律的军事化表达

《六州歌头》本为鼓吹曲调,刘过选用此词牌时:

  • 三字短句如"淮"古扬州"模拟战鼓节奏
  • 长句"念往昔繁华竞逐"似哀婉的军中号角
  • 末句"后庭遗曲"去声字收尾,产生戛然而止的警示效果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解析

# 1.创作时间推定

据《龙洲词》编年,此词应作于1206年开禧北伐期间。当时:

  •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代表,正参与抗金幕府工作
  • 宋军初胜后很快溃败,词中"艰难际"指此转折

# 2.地理空间的隐喻

  • 淮河防线:南宋"守江必守淮"要地,1206年此处爆发符离之战
  • 扬州意象:1129年金兵曾焚毁扬州,词人借此警示历史可能重演

# 3.词坛风气影响

当时词坛存在两种倾向:

  • 主流派的婉约词仍在描写临安繁华
  • 辛弃疾等人开创的豪放词多直接议论时政

    刘过独创性地将二者融合,形成"繁华叙事+军事意象"独特讽喻模式

---

五、文学史地位

1.军事题材词的发展

突破传统怀古词套路,首次将前线观察(镇长淮)与历史反思(六朝旧事)结合,启发了后世文天祥《酹江月》等作品。

2.辛派词人的典型实践

体现"以文为词":

  • 散文化句式(如"艰难际")
  • 军事术语入词(""眸"等动词的战场化使用)

3.城市记忆书写的转折

将扬州从杜牧笔下的风月之城,重构为军事-历史双重坐标,这一手法影响元代萨都剌《百字令·登石头城》创作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