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执竞武王,无竞维烈。
不显成康,上帝是皇。
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
斤斤其明。钟鼓喤喤,
磬筦将将,降福穰穰。
降福简简,威仪反反。
既醉既饱,福禄来反。
```
1.执竞:持守自强之意,"执"持守,"""强"2.无竞维烈:功业无可比拟,"烈"指功业
3.不显成康:显赫的成王、康王,""""(大)
4.上帝是皇:上帝赞许其为君主
5.奄有四方:广袤统治四方疆土
6.斤斤其明:明察秋毫的智慧
7.喤喤/将将:象声词,形容乐器合奏声
8.穰穰/简简:丰盛众多的样子
9.威仪反反:庄重从容的仪态
自强不息的武王,功业举世无双。
显赫的成王康王,上帝授命为皇。
自那成康时代起,统御四海疆邦,
明察秋毫治朝纲。钟鼓齐鸣声洪亮,
磬管合奏音铿锵,天降福禄多丰穰。
福泽广被民安康,威仪庄重显堂皇。
美酒饱食共欢畅,福禄循环永繁昌。
(一)结构特色
全诗十四句采用"-分-总",前六句追述三代功业,中四句描写祭祀场景,末四句回归祝福主题。三组四字句与两组六字句交错,形成庄严的韵律感。
(二)艺术手法
1. 叠字运用:"斤斤"喤喤"穰穰"等七组叠字增强音乐性
2. 时空转换:从历史追忆到现实祭祀场景的蒙太奇切换
3. 感官描写:通过钟鼓声、宴饮场面的多维度呈现
(三)思想内涵
体现周人"德配天"的政治理念,将武王克商、成康之治的功业归因于道德修为,构建"-德行-福禄"位一体逻辑体系。
(一)创作时期
据《毛诗序》考证,当为周昭王时期(约前995-前977年)宗庙祭祀乐歌,属《周颂》中期作品。
(二)政治语境
1. 反映"成康之治"后的守成阶段
2. 通过追忆开国功业强化政权合法性
3. 青铜器铭文常见类似颂功文体
(三)礼制功能
用于"禘祭"的组诗之一,与《清庙》《维天之命》构成祭祀三部曲,配合编钟、特磬等礼器使用。
1.作者归属:汉代郑玄认为乃周公所作,现代学者多判定为乐官集体创作
2."执竞":王国维考证"竞"应为""指守卫疆土;闻一多则主张解作"强"3.成康解读:传统注疏视为成王、康王并称,郭沫若考证或指"成就安康"### 七、比较研究
(一)与《大雅·文王》比较
同属周初颂诗,但《文王》侧重开创,《执竞》着重守成,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需求。
(二)与商颂差异
较之《商颂·长发》的巫祭色彩,本诗更突出道德理性,反映周代宗教伦理化转向。
1.语言研究:保存西周中期雅言特征
2.礼乐考证:提供早期乐队编制实证
3.政治哲学:展现华夏文明"终追远"的传统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