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2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题名:兰陵王·丙子送春

作者:刘辰翁(南宋)

原文

送春去。春去人间无路。

秋千外,芳草连天,谁遣风沙暗南浦。

依依甚意绪。漫忆海门飞絮。

乱鸦过,斗转城荒,不见来时试灯处。

春去。最谁苦。

但箭雁沉边,梁燕无主。

杜鹃声里长门暮。

想玉树凋土,泪盘如露。

咸阳送客屡回顾。斜日未能度。

春去。尚来否。

正江令恨别,庾信愁赋。

苏堤尽日风和雨。

叹神游故国,花记前度。

人生流落,顾孺子,共夜语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重点词汇注释

  • 风沙暗南浦:隐喻元军南下造成的动荡,"南浦"出《楚辞》指离别之地
  • 箭雁沉边:被箭射中的大雁沉落边地,象征南宋战败将士
  • 泪盘如露:化用汉武帝铜人承露盘典故,喻亡国之泪
  • 江令恨别:指南朝江淹《别赋》,强化离愁主题

# (2)白话译文

送别春天归去,人间已无春的归路。

秋千外芳草连天,谁让风沙遮蔽了南浦?

心中愁绪万千,空忆流亡海门的飞絮。

乱鸦飞过,星移斗转城池荒芜,不见当年试灯繁华处。

春归去,谁最凄苦?

是沉落边关的箭雁,梁间失主的旧燕,

长门宫暮色里的杜鹃啼血。

想玉树埋入尘土,承露盘盛满泪珠,

咸阳道送客频频回首,夕阳迟迟不落山。

春归去,可还再来?

恰似江淹写恨别,庾信作愁赋,

苏堤整日凄风苦雨。

空自神游故国,记得从前花满路,

人生飘零,唯有与小儿夜话沧桑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三重递进结构

  • 上片写实景衰败("转城荒")
  • 中片转历史意象("泪盘如露"
  • 下片抒个人悲怆("流落"

    形成由物及史、由史及人的情感升华

# 2. 象征体系建构

  • 自然意象:风沙(战乱)、乱鸦(入侵者)、箭雁(忠烈)
  • 历史符号:长门宫(失势)、铜人泪(亡国)、苏堤(南宋繁华)
  • 时空交错:今昔对比(试灯处/城荒)、虚实相生(神游故国)

# 3. 词律创新

突破《兰陵王》词牌传统三段式格局,下片"春去"重复形成咏叹调效果,"顾孺子,共夜语"散文句式打破词体常规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
# 1. 创作时间定位

  • 丙子年:即1276年,元军攻破临安,宋恭帝投降
  • "送春":春象征南宋国运,词作于临安沦陷后三个月

# 2. 词人处境分析

刘辰翁时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,拒绝仕元。词中"海门飞絮"指陆秀夫等拥立端宗于福建,"箭雁沉边"指文天祥兵败被俘。

# 3. 同期作品参照

与汪元量《醉歌》、邓剡《唐多令》构成"安陷落词群"采用""意象寄托亡国之思。

---

五、学术争鸣与评价

1.主题争议

- 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认为"托意甚深"- 现代学者吴熊和指出存在"送别"春/故国)

2.词史地位

  • 被《历代诗余》评为"季词坛双璧"(另一为《永遇乐·璧月初晴》)
  •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称其"以词存史"的典范

3.现代解读

  • 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注意到"子"意象的特殊性,认为体现遗民教育后代的使命感
  •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关注词中"停滞"("斜日未能度"

---

六、文化衍生影响

1.后世唱和:清代朱彝尊《兰陵王·送宋员外牧仲视榷赣州》明确致敬此词

2.书法传播:现存明代祝允明行书手卷(藏于上海博物馆)

3.当代改编:2023年杭州宋韵文化节将其谱成交响合唱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