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名:兰陵王·丙子送春
作者:刘辰翁(南宋)
原文:
送春去。春去人间无路。
秋千外,芳草连天,谁遣风沙暗南浦。
依依甚意绪。漫忆海门飞絮。
乱鸦过,斗转城荒,不见来时试灯处。
春去。最谁苦。
但箭雁沉边,梁燕无主。
杜鹃声里长门暮。
想玉树凋土,泪盘如露。
咸阳送客屡回顾。斜日未能度。
春去。尚来否。
正江令恨别,庾信愁赋。
苏堤尽日风和雨。
叹神游故国,花记前度。
人生流落,顾孺子,共夜语。
---
送别春天归去,人间已无春的归路。
秋千外芳草连天,谁让风沙遮蔽了南浦?
心中愁绪万千,空忆流亡海门的飞絮。
乱鸦飞过,星移斗转城池荒芜,不见当年试灯繁华处。
春归去,谁最凄苦?
是沉落边关的箭雁,梁间失主的旧燕,
长门宫暮色里的杜鹃啼血。
想玉树埋入尘土,承露盘盛满泪珠,
咸阳道送客频频回首,夕阳迟迟不落山。
春归去,可还再来?
恰似江淹写恨别,庾信作愁赋,
苏堤整日凄风苦雨。
空自神游故国,记得从前花满路,
人生飘零,唯有与小儿夜话沧桑。
---
形成由物及史、由史及人的情感升华
突破《兰陵王》词牌传统三段式格局,下片"春去"重复形成咏叹调效果,"顾孺子,共夜语"散文句式打破词体常规。
---
刘辰翁时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,拒绝仕元。词中"海门飞絮"指陆秀夫等拥立端宗于福建,"箭雁沉边"指文天祥兵败被俘。
与汪元量《醉歌》、邓剡《唐多令》构成"安陷落词群"采用""意象寄托亡国之思。
---
1.主题争议:
- 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认为"托意甚深"- 现代学者吴熊和指出存在"送别"春/故国)
2.词史地位:
3.现代解读:
---
1.后世唱和:清代朱彝尊《兰陵王·送宋员外牧仲视榷赣州》明确致敬此词
2.书法传播:现存明代祝允明行书手卷(藏于上海博物馆)
3.当代改编:2023年杭州宋韵文化节将其谱成交响合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