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字木兰花·天涯旧恨
[宋] 秦观
天涯旧恨,独自凄凉人不问。欲见回肠,断尽金炉小篆香。
黛蛾长敛,任是春风吹不展。困倚危楼,过尽飞鸿字字愁。
---
1.词牌特征
《减字木兰花》由《木兰花令》减韵演变,双调四十四字,上下阕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。本词严格遵循"仄仄平平(韵)"平仄规律,如"旧恨(仄平仄仄)"与"困倚危楼(仄仄平平)"形成声律对比。
2.韵脚分析
上阕"恨(仄)、问(仄)"震韵,"肠(平)、香(平)"押阳韵;下阕"敛(仄)、展(仄)"琰韵,"楼(平)、愁(平)"尤韵,体现宋代词韵"仄平递转"的典型特征。
---
1.重点词注释
2.现代汉语译文
遥隔天涯的旧日离恨,独自凄凉无人过问。想看我九曲愁肠,就如金炉里燃尽的盘香。
黛眉永远紧蹙,纵使春风吹也不展。疲惫独倚高楼,看尽飞雁排成的每个""。
---
1.意象系统建构
2.修辞艺术
3.情感结构
采用"现状描述(起)—具象化愁思(承)—外化表现(转)—意境升华(合)"的四段式抒情结构。
---
1.创作背景
元祐党争时期(约1094年),秦观被贬处州,此词或为怀念汴京旧友所作。词中"鸿"意象与作者《踏莎行·郴州旅舍》"衡阳犹有雁传书"互文。
2.宋代贬谪文学特征
体现"艳词写政治失意"的典型手法,表面写闺怨,实则抒士大夫流放之悲。同时期黄庭坚《虞美人·宜州见梅作》可作对照研究。
---
1.与李商隐无题诗比较
同属"隐喻政治",但秦词更侧重空间隔离感,李诗更重时间错位感。
2.与柳永羁旅词差异
柳词多直白铺叙(如《雨霖铃》),秦观则善用器物意象间接抒情,体现"词家三昧"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语)。
---
1."篆香"释义分歧
2.收录情况
现存最早见于南宋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卷四,明毛晋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有异文"香""脑"。
---
1. 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"海词如幽花媚春,自成馨逸,此阕尤得楚骚遗韵。"
2. 近代·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"少游词境最凄婉,'过尽飞鸿字字愁'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