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2       共计:2518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君子阳阳,左执簧,

右招我由房。其乐只且!

君子陶陶,左执翿,

右招我由敖。其乐只且!

```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君子:先秦时期对贵族男子的尊称,此处特指乐官

2.阳阳/陶陶:叠字形容词,形容欢快得意的神态(阳阳侧重外在张扬,陶陶侧重内心愉悦)

3.:古代笙类乐器中的发声薄片,代指笙箫

4.由房/由敖:学界存在争议,主流解释为:

  • 由房:跟随进入房室(宴饮场所)
  • 由敖:同"游遨"外出游玩

    5.只且(jū):语气助词,相当于"哉"啊

三、白话译文

(采用分章对应翻译)

第一章

乐官神情欢畅,左手握着笙簧,

右手招呼我进入宴厅。这般快乐啊!

第二章

乐官怡然自得,左手持着羽翿,

右手邀我外出遨游。这般逍遥啊!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特征

  • 复沓结构:两章仅替换6字,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
  • 动作白描:"""动词勾勒出动态场景
  • 情感留白:通篇不言"乐"字,却通过神态、动作传递欢愉

# 2. 意象解读

  • 乐器象征:簧(礼乐文明)、翿(祭祀舞具)反映周代礼乐制度
  • 空间转换:由房到敖的移动轨迹,暗示礼仪活动向自然游玩的过渡

# 3. 诗旨争议

  • 宴饮说(郑玄):描写贵族宴饮场景
  • 隐逸说(朱熹):表现贤者避世之乐
  • 恋歌说(闻一多):男女邀约的含蓄表达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年代

  • 据《毛诗序》推测为东周初期(约公元前770-前600年)
  • 反映"礼崩乐坏"宫廷乐官的生存状态

# 2. 社会镜像

  • 乐官地位:西周时属"官宗伯"体系,东周逐渐沦为贵族玩伴
  • 礼乐变迁:诗中乐器组合(簧+翿)符合《周礼》"胥"掌记载

---

六、跨文化比较

1.与《楚辞》对比

  • 同写欢乐:《九歌·东君》"羌声色兮娱人"神性体验
  • 差异:本诗更体现世俗化、生活化的欢乐

2.与古希腊诗歌

阿那克里翁《饮酒歌》同样描写宴乐,但强调酒神精神而非礼制约束

---

七、现代阐释

1.心理学视角

通过"右招"动作分析先秦时期的空间方位尊卑观念

2.音乐考古

根据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类乐器,还原"执簧"的具体形制

3.文化衍生

该诗为央视《诗经》纪录片第二季重点解读篇目(2024年播出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